[访谈] 喧嚣散去,留下价值——专访导演关正文 2019-02-15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去年末,“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引发人们对阅读经典的讨论。今年初,《见字如面》第三季开播,继续带领人们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
[访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对文学秘密和人类精神生活,要持有一种必要的尊 2019-02-15
吴晓东和他的新著《如此愉悦,如此忧伤:20世纪文学经典漫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文学研究者怎样减少职业的倦怠,不去怀疑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访谈] 王晋康:我写的科幻带着红薯味儿 2019-02-15
简洁的格子衬衣,搭上一件深灰色的薄款毛坎肩,花白的头发闪过几丝“星星黑”,一口豫味普通话里藏着无论走到哪里都断不了的乡土之根,朴素,亲切,家常,仿佛你的任何一个邻...
[访谈] 许渊冲:平生不改赤子心 2019-02-15
许渊冲近照。本报记者 姜奕名摄/光明图片 夕阳下的北大畅春园别有一种历史感。光线射进斗室,98岁的清癯老人坐在电脑前打字,很慢、很专注,一瞬间,我们都放慢了脚步。 来客已...
[访谈] 《收获》主编程永新:《流浪地球》就像文学史上的《伤痕》 2019-02-15
“我一直说,作家应该多读科幻小说。”《收获》主编程永新这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随着电影《流浪地球》跃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电影和原著的讨论不断发酵。 《收获》杂志主...
[访谈] 严歌苓: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2019-02-14
摄影师:周鹏 严歌苓:著名华裔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编剧协会会员,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评委,1958年12月19 日(农历)出生,父亲为作家萧马,母亲为话剧演员,哥哥为作...
[访谈] 张平:反腐文学的生死抉择 2019-02-14
阅读提示:揭示反常的、人们却司空见惯的那种生活的本质,铲平官员和民众之间的那道鸿沟,是反腐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基本任务。贫富悬殊、腐化堕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
[访谈] 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半径——有关“董先生”系列小说的对话 2019-02-14
刘建东,生于1967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坛“河北四侠”之一。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鲁迅文学院第十四期高研班学员。1995年起在《人民...
[访谈] 陈剑晖:散文的现代性,主要还是体现在散文文体的变化上 2019-02-13
摘要: 惟其如此,散文才真正拥有了我们所需要的“现实性”。 散文的现代性离不开文体的变革 徐芳:不少史家论说:现代散文始于“五四”文学革命。但在实现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
[访谈] 独特的韩松:科技时代“聊斋志异”的书写者 2019-02-13
如果说刘慈欣凭借史诗般的《三体》被誉为“中国的克拉克”,是中国硬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翘楚,作为软科幻代表的韩松,则承续了威尔斯的流脉。被称为“科幻四天王”之一的韩松...
[访谈] 南派三叔:时间才是最珍贵的货币 2019-02-13
《盗墓笔记》的读者小到13岁,大到86岁,都会给南派三叔写信,大家最集中的诚挚问候就是一个:“你到底什么时候写完?”南派三叔收到的一封信是这样写的:“我已经86岁了,你再...
[访谈] 刘慈欣 :大灾难中,拯救人类的唯一力量就是科学技术 2019-02-13
同步于己亥年大年初一公映的《流浪地球》(含大年三十午夜场)、《疯狂的外星人》,在上映一周后,前者票房堆高已达22亿,后者则以15亿紧随其后(截止到北京时间2月11日16时统计...
[访谈] 江波:太空幻界里的歌者 2019-02-13
江波,成长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千岛湖,自幼受旖旎之乡的灵气濡染,学业成绩优异,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2003年发表处女作,此后笔耕不辍,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
[访谈] 拼将岁岁赚三馀——新春访名家沈鹏 2019-02-13
沈鹏近照 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我们一行人前往书法家沈鹏家中拜访,阳光暖暖,兰香微微,在满室墨香里,环顾着满满当当的“书”与书,听老先生讲述...
[访谈] 冯春:择一事,从一生 2019-02-11
冯春,本名郭振宗,生于1934年11月,福建省厦门市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后在出版社任职,译有《普希金小说集》《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作品选》《普希金文...
[访谈] 探寻民俗节日的“变”与“新”——毛巧晖谈非遗视域下的民俗节日转型 2019-02-11
毛巧晖 毛巧晖部分学术著作 编者按: 自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开启以来,非遗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也为民俗节日研究打开了创新思路。在非遗保护过程中,传统...
[访谈] 针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拼音、古诗选文、标点等疑问,专家讲解:
陈先云: 2019-02-11
“奇怪,这笔顺,这字怎么都和我们小时候学的不一样。”每每学校复习阶段,陪孩子一起学习的家长就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到底哪个是对的?标准是什么?在日前举行的统编三科教材...
[访谈] 杨则纬:站在阳光底下 2019-02-11
编者按 她是长安城新生代写作者。 18岁出版第一部长篇,写作内容就围绕着“城市”与“当代”。 她简单而传统,却是贾平凹眼中“她把一篇繁华富饶的生活景象用荒凉的内心写给你...
[访谈]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科幻作家不可能预测未来 2019-02-11
独家专访|《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未来感! 2019年春节档期电影票房冠军非《流浪地球》莫属。作为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曾表示,中...
[访谈] 对宏大宇宙与微渺个体的探索——刘慈欣访谈 2019-02-11
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三体》一举拿下“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三体》三部曲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