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 [访谈] 译路前行:女翻译家与“有色人民”——访鲁迅文学翻译奖得主、美国黑人文学 2019-08-12

    王家湘,著名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1936年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师从王佐良、许国璋等名家,毕业后留校任教,专注于...

  • [访谈] 宗璞:是大家的生活让我酿出蜜来 2019-08-12

    《北归记》是作家宗璞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压卷之作,2018年11月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份历史自叙,《北归记》行文朴素,风格明快,在对知识分子与时代...

  • [访谈] 谷川俊太郎:恋爱是一件小题大做的事 2019-08-12

    88岁的谷川俊太郎 七夕到了,又是一个有情人互赠礼物,表达爱意的节日。 人们总是希望让爱情变得有仪式感,总是认为自己的那一份爱最与众不同,就像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在新...

  • [访谈] 周晓枫:写作就像一个追逐的过程 2019-08-12

    周晓枫是一位特别的女性散文家。 她说不清楚对女性写作的理解,但许多姑娘的性别观和身体观被她那篇《你的身体是个仙境》刷新了。她笔下有汹涌的词、缭绕的句式、路线复杂的意...

  • [访谈] 朱刚谈苏轼:中国人的“灵魂工程师” 2019-08-12

    解放书单:历来有两个苏轼,一个是民间的苏东坡,一个是历史上的苏轼,两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有何不同? 朱刚(《苏轼十讲》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这种现象不是苏...

  • [访谈] 孙频:从尖锐的痛感走向开阔与宽容 2019-08-12

    《鲛在水中央》 孙频 作家孙频的最新作品《鲛在水中央》近期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这名女作家近年来又一部受到瞩目的中篇小说集。从2008年开始专业写作,孙频至今已出版了...

  • [访谈] 胡世宗:永不停步的文学长征 2019-08-12

    胡世宗为青年讲长征。(胡世宗/供图) 胡世宗为《中国青年作家报》题词。 胡世宗1986年第二次重走长征路。(程步涛/摄) 胡世宗,军旅作家、诗人。1962年入伍,曾任原沈阳军区政治...

  • [访谈] 江南:想知道人生有多痛苦就去当作家 2019-08-12

    “一个创作是没必要被原封不动地做两遍的,即便一次是作为小说,一次是作为电视剧。”《九州缥缈录》走上荧屏后,立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引发争议,作家江南在长文中这...

  • [访谈] 谢冕:大时代需要“大诗” 2019-08-12

    谢冕近照 本报记者陈海波摄/光明图片 87岁的他,一直主张宽容,但发现让人感动的诗歌越来越少。他批评一些诗人,“只关注小悲哀和小欢乐,很少触碰社会兴衰”。他说:“诗人应...

  • [访谈] 袁滕:写出以柔软抵抗伤痛、压抑的女性 2019-08-12

    袁滕 六年前发表作品时,袁滕用了一个笔名“袁栖”,和她本名中的“腾”字的飞升、张扬刚好相反,似乎是对写作风格的某种确认。作为《西湖》杂志今年第5期的新锐,她又用了这...

  • [访谈] 当《花花公子》遇上马尔克斯 2019-08-12

    当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宣布为拉丁美洲小说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时,《花花公子》编辑部振奋不已。不仅是因为他们十多年来发表他的小说,更因为杂志最近派了记者和...

  • [访谈] 翻译家文洁若:今天我过九十岁生日,所以要休息半天 2019-08-12

    文洁若 萧乾和文洁若 与文洁若先生初识是在2015年,当时受内蒙古大学萧乾文学馆的委派,我与几位老师到文先生家办理图书和资料的接收事宜。往后的几年里,每年都至少有两次与文...

  • [访谈] 何建明:良知和温度是报告文学存在的根 2019-08-12

    1978年,有一个作家和一部作品对何建明的人生产生了影响,那就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当时还在军队做新闻报道的他,开始对报告文学产生兴趣,一干就是41年。 这41年,正是中...

  • [访谈] 从理工男到知名作家 江南:怀念心无旁骛的日子 2019-08-12

    “我要写完我的书,我要照顾我爱的人,我要完成对读者的承诺,我们的对手必须打倒,那条成王的路独自一人也要走完。”这是江南在随笔《温故2015》中写下的话。 他曾放弃攻读博...

  • [访谈] 尹学芸:成谜的又何止是历史 2019-08-12

    中国作家网:您创作此部长篇的初衷是什么?看您在题记中提到将本部长篇献给父亲,此部长篇的书写与您的父亲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答: 如果说,年轻的时候确有什么梦想的话,那...

  • [访谈] 新时代文学的希望在青年身上——访文学评论家曾镇南 2019-08-12

    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已经73岁了,从事了大半辈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鉴赏过名家佳作,品评过文坛新秀。几年前,他被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里一个讲述青年志愿者的话剧打动了。 话...

  • [访谈] 我们的青春 2019-08-12

    有一种力量叫成长 □本报编辑部 在新时代的晨曦中,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中国作协成立七十周年、《文艺报》创办七十载的浓浓氛围中,我们呼吸太阳,我们呼吸月亮,我们迎接一次...

  • [访谈] 何子英VS吕新:写出属于我的写作梦想或者理想的作品 2019-08-12

    吕新 何子英 做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 何子英(以下简称“何”):吕新兄好!算来我们认识很多年了,记得大概是1996年吧,你来武汉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当时是汪洋主编在任,他代...

  • [访谈] 李文俊:翻译就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2019-08-12

    现如今,年轻译者喜欢抛头露面,不遗余力推介自己的译作。老一辈翻译家则承续传统,居多甘居幕后,极尽低调。饶是如此,除第一次登门拜访李文俊先生,2013年因爱丽丝·门罗获诺...

  • [访谈] 穆涛:西安这块厚土让我长起来 2019-08-12

    穆涛 在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看来,穆涛的文章里有他的观念、有他的智慧,同时也有对具体问题的思考。鲁迅文学奖给《先前的风气》颁奖词是:“穆涛的文字简洁、机警,宽博而从...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