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1. 官话方言中“儿”的读音类型 汉语方言“儿化”的类型与“儿”的读音大致相对应。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方言儿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并非始于今日,今方言的儿化韵与其“儿”音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我们...
摘要 :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是傣族诗歌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兼有口头传承与书面传承两种模式,至今在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手抄本。《巴塔麻嘎捧尚罗》继承了...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直是中国这个现代民族和国家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度的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中,创作者们紧贴现实历史脉搏,积极梳理不同群体对时代历史变化作出的复杂情...
在当代内蒙古文学的起始阶段,以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韩燕如、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为代表的作家们就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之情,为新生的内蒙古文学奠定明亮饱...
有汉一代,被誉为一代之文学者,舍“赋”其谁?有汉一代,学术最为昌明而隆盛者,舍“经”其谁?汉代是经学时代,大量当世文本创作“依经立义”;汉赋是汉一代之文学代表,其...
山川壮丽的关中平原东部名城渭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里。曾经两度在渭南的乡居生活,是白居易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也对其诗歌题材的拓展与审美倾向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文化界流行“唐风宋韵”这样一个词汇。以“风”“韵”比喻文艺风格古已有之,此处“唐风”“宋韵”分别指代唐宋两代文化与文艺特色,固极为恰当。唐代文化以“风”名之...
在过去三十年中,海外汉学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迻译与引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较之于专人专著对学者研究理路的完整展露与核心学术话题的有力聚焦,遴选单篇论文编译成集...
唐朝的边塞诗,起源于初唐,到盛唐时处于高峰期。 在唐诗中,为何能形成独特的流派——边塞诗?这是因为唐朝开国之后,边境经常用兵,“崇武”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一些行武者有...
明 清小品文之翘楚《核工记》的作者宋起凤,字来仪,号紫庭,晚年号觉庵,沧州人,乾隆《沧州志》、民国《沧县志》皆有提及,清《国朝沧州诗钞》亦收其诗文,有小传。尽管相关...
缪钺先生与叶嘉莹先生是在词学中卓有建树的二位学人,二人互相欣赏。叶先生曾经说她早年最赏爱两种评赏诗词的著作:一种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她开启评赏古典诗词门户的...
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知识增长最显著的领域非清代文学莫属。近代以来一度被轻忽的清代文学重新受到重视,新成果的涌现和增长都成为古典文学研究中最醒目的部分...
【编者语】 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学科为了推进读书人之间真诚平等的学术对话,于1996年9月下旬成立了读书会,取陶渊明“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句...
汉赋虽荣膺“一代之文学”美誉,但两千年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冷落,真正意义上有体系有深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的汉赋研究集中于汉赋价值论和作家作品论,以龚克昌《...
楚辞之名,最早见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其时专指楚地歌辞。而作为诗歌集子的正式定名,楚辞乃起始于西汉时代的刘向,系刘向整理编定的一部诗集,始为16卷,包括屈...
汉代骋词大赋作为赋体的代表,其体式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故包罗万象,气势恢宏;二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特别重“物类”意识,故能观物取象,...
1934年,龙榆生在《研究词学之商榷》中拈出“图谱之学”作为词学研究的骨干议题,迄今已过去89年。期间涌现出一些理论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数量不多,质量也有待提高。文献整理...
2023年1月是茅盾《子夜》问世九十周年。 九十年前的1933年1月,《子夜》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几乎同一时间,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开明书店的《中学生》均刊发宣传广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