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3年5月最初整理出这部书稿时,几乎浑身酸软瘫倒在床。65万字的文本,以5号宋体、1.5倍行距、A4纸篇幅排版,多达500多页。所有文字都是作者的心头肉,几经删减,尚剩50多万字...
2022年,我决定写一系列完全没有“人”的小说,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叙事主体——机器人。 机器人创造世界、机器人探索宇宙、机器人来到南方、机器人俱乐部趣事、报废机器人的日常...
关于对未知的恐惧,或被诱惑 2023年上海书展期间,我的小说集《最后一棵树》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新书发布会,主持人走走问我:你有没有觉得,你的很多小说,有种……她一时找不到...
朝颜散文集《赣地风流》,我读得很慢。缘由是将近四十篇散文抒写的内容时间跨度近百年。为了便于阅读标记,光打印出来的文本草稿,就有一百四五十页。其中,长篇散文占了很大...
长篇小说 《石榴花开》 禹茜茜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写长篇小说,是作家的梦想。它足够承载一个造梦者的思想。 2012年至2013年,完成了人生第一部36万字长篇小说《花人灵相》;紧接着...
前言:我喜欢人间的美好薄如纸张 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明亮/水流经哪里/哪里就潮湿/很多事物被事物决定/也被事物引领//为了引入光,发明窗/为了引入水,开凿沟渠/为了自由,团结和爱...
约在十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李建春说:“迄今的写作,很明显是分成三个阶段了。我称之为:诗的阶段(1990—1999)、真理的阶段(2000—2013)、真理的形式阶段(2014年以后)。……第...
三年之后,我重新以个人写作者的身份面对生活。很高兴这次能在“新锐”,为大家带来两个不同风格的故事。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结尾都被轻轻悬起,主角的心意随着她们的困惑...
某个意志将我投入世界,好像一粒麦种,向上的诉求迫使它首先落在一撮不起眼的土里。我选择了一个滨海小镇,石头和木头在那里竖起原始的偶像,古老的传统制造了无数单纯的幻景...
因所处时代环境有别,即使都属于乡土书写,不同代际的作家所写的作品自有不同。在乡土文学的链条上,我一直期待能有自己的“新质”表达。 “所谓老家,怎么说呢,这个圈看怎么...
这部小说的初稿是写完长篇《西京故事》后,拉拉杂杂写下的,因为有很多事情还需要拉开时间距离再看看,就放下了。然后又连续写了被称为“舞台三部曲”的《装台》《主角》《喜...
最早读到《小说月报》这份杂志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我第一次读这份杂志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上面一篇叫做《一个诗人的世俗生活》的文章,这篇小说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的童年是在赣中南山区度过的,十四岁进城读书以前没有离开过乡村;中专毕业分配在离出生地不远的乡镇机关,基层工作、生活十五年——我依然和自然山水保持着紧密联系。 离开...
在《心海图》的结尾,我画蛇添足,写了几句“附记”: 海南有文昌籍先贤某某,少年赴香港,供职于英国人船上,后货船遇袭,其于海上漂浮一百多天,艰难求生,其事甚奇……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