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 [文化时评] 王晓渔:为文化炒作和文化垃圾一辩 2017-11-10

    [按:这篇文章写于2007年初,当时尚未有反对低俗化运动。但是,只要把文化炒作和文化垃圾替换为“低俗文化”,观点依然有效。区别在于,批判文化炒作和文化垃圾的行动获得“广...

  • [文化时评] 陶东风:“和谐盛世”说“山寨” 2017-11-10

    1“山寨”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中有着很深的渊源。山寨者,绿林好汉占据之山中营寨也,它是朝廷正规体制之外的小政权,在官方地盘之外自立为王。 山寨就是占山为王、不受官方...

  • [文化时评] 张颐武: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双峰并峙正在形成 2017-11-10

    网络文学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新奇的点缀,也并不是许多人想像中的小众的新的风格实验的策源地,它已经异常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公众的阅读生活,同...

  • [文化时评] 张颐武:《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失衡:““团长”的困境 2017-11-10

    《我的团长我的团》带着《士兵突击》赢得的无上荣光高调亮相在四个电视台,无论是宣传的攻势还是播出的规格都可以用“史无前例”这样的极端的表述来形容。而人们对于这部电视...

  • [文化时评] 朱大可:穿越北京的建筑迷宫 2017-11-10

    从辽国陪都、金国的上都、元帝国的大都、到清帝国首都,北京基本上是通古斯人和蒙古人的政治核心,而跟汉人的关系更为疏远。这或许就是北京文化的历史本性。北京不属于汉人,...

  • [文化时评] 汤劲松:比抄袭更丑陋的是学术潜规则 2017-11-10

    比个案的抄袭行为更丑陋的潜规则浮出水面:抄袭常态化;第一作者领导或者权威化;学术期刊势利化;还有丑闻曝光后的“护短化”。 近日,辽宁大学称,该校副校长陆杰荣及北京师...

  • [文化时评] 李伯勇:当代中国作家的写作心态——精神生态 2017-11-10

    一 谢泳《〈宋诗选注序〉修改之谜》(见谢泳《靠不住的历史(杂书过眼录二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以贯有的平实温和笔触,分析钱锺书在1949年后唯一再版的《宋诗...

  • [文化时评] 崔卫平:战争引发的人性思考 2017-11-10

    一 《南京!南京!》采用了一个日本士兵角川的视角。他身为1937年底入侵南京的日本军队一员,目睹大屠杀的残酷之后感到难以承受,最后放走了两名被俘的中国人,拔枪自杀。这被...

  • [文化时评] 十年一刀:假如没有东窗事发——辽宁大学副校长抄袭事件 2017-11-10

    记者15日从辽宁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校长陆杰荣及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杨伦在核心期刊发表题为《何谓“理论”?》的文章是抄袭一事已被确认基本属实。不过,学校方面表示,抄袭...

  • [文化时评] 孙惠柱:文化内需也要启动 2017-11-10

    我国近十多年来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是和经济的高速腾飞分不开的,有道是“衣食足,搞(学)艺术”;那么,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文化还能发展吗?最近不少媒体上有所谓“口红经济...

  • [文化时评] 雷颐:丧失底线的陆川 2017-11-10

    《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两片同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又几乎同时上映,不巧“撞车”,自然形成对比和竞争。两片的艺术水平究竟孰高孰低,观众尽可各有各的看法,不必也...

  • [文化时评] 朱大可:汉字革命和文化断裂 2017-11-10

    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后果,就是引发了现代性崇拜和革命狂想。它一方面确认文化在国民改造中的重大地位,一方面又以为只要通过“革命”式的清洁手段,就能一举扫除文化弊端,...

  • [文化时评] 章立凡:漫长的1984:窃听风暴结束了吗? 2017-11-10

    一个多月来,告密的话题从纸媒到网络持续发酵,令人想起2006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窃听风暴》(又译《他人的生活》);这部电影选择了1984年作为时代背景,又使人想到乔治·奥威尔...

  • [文化时评] 网友:《哲学研究》自毁招牌 辽大副校长抄袭属实 2017-11-10

    【龙虎网报道】记者15日从辽宁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校长陆杰荣及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杨伦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是抄袭一事已被确认基本属实。 不过,学校方面表示,抄袭系杨伦一...

  • [文化时评] 闵良臣:在震撼中自强自省──写在影片《南京!南京!》公映之际 2017-11-10

    历经四年拍摄的影片《南京!南京!》尚未公映,已是好评如潮。知名学人何东先生在其博客中甚至认为:「《南京!南京!》,是我从小到现在,看到的最让我震惊的一部抗日电影。...

  • [文化时评] 李晓亮:金庸怎么“沦落”到作协门下? 2017-11-10

    一段沉寂之后,金庸之名再次闯入公众视野。这次不是因为新金庸剧要开拍或者又有哪个“自不量力”的后生晚辈,逼金大侠退位让贤,而是因为一件大家都觉得很费解的事——著名香...

  • [文化时评] 闵良臣:张爱玲只想“能够写得真实些” 2017-11-10

    仿佛时光特别眷顾张爱玲,且不说随着她的去世,其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一直就没离开过人们的视线。特别是近年来,在国际大导演李安将《色戒》搬上银幕之后掀起的张爱玲热尚未完...

  • [文化时评] 张生:何谓蔡翔本身 2017-11-10

    去年11月初,我因事路过重庆,在诗人李元胜兄的陪同下特地去我幼时生活过的地方和就读的学校看了看,其感觉自然已是物是人非,甚至,就是物也都与以往大异其趣。毕竟,我离开...

  • [文化时评] 孙惠柱:“喜剧时代”的一个悖论——周立波和小沈阳 2017-11-1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求学任教的时候,对那儿流行的单人喜剧脱口秀(standup comedy)很感兴趣,常想不知哪天能在中国看到这种喜剧样式——其实也就是已在本土消失多年的单口相...

  • [文化时评] 张隆溪:以学术权威维护学术评审 2017-11-10

    自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来,香港的高等教育也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一样,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而大不同于港英殖民政府时代的旧景。一个明显变化就是香港各大学都要求讲师以上的教...

  • 首页
  • 上一页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下一页
  • 末页
  • 1603197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