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 [文化时评] 周国平: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 2017-11-10

    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而是心得,并且不是她对国学的心得,而是她对人生的心得,《论语》、《庄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讲述心得时使用的资料。她对受众的心...

  • [文化时评] 张颐武:期望“80后”作家的新发展 2017-11-10

    最近,一条消息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和评论:中国作家协会和年轻的“80后”作家之间开始了相当积极的互动,一些“80后”作家在和作协交流之后已经申请加入作协。这个消息之所以...

  • [文化时评] 晓波:透视当下中国的“孔子热” 2017-11-10

    中国人热炒大国崛起,由经济崛起发展为文化崛起。在国内,继“读经热”、“祭孔热”、“儒教热”之后,央视“百家讲坛”掀起“读孔热”;在海外,投资大建“孔子学院”,让孔...

  • [文化时评] 侯且岸:先进文化应该是包容的文化 2017-11-10

    既然文化的基本内质是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那么文化的发展就尤其需要宽容和包容,先进文化也就理应是一种包容的文化。 其实,有关文化的包容性,从认知到实践,都是中国文化特...

  • [文化时评] 李零:有话好好说,别一提孔子就急——跟立华谈心 2017-11-10

    杨立华,我认识,陈来的学生,北大哲学系的老师。陈来,跟我邻居,楼上楼下,电梯里常见。我们两个系,五院和六院,彼此挨着,都是老朋友了。 最近,立华突然破口大骂,跟陈明...

  • [文化时评] 陈子寒:《太阳照常升起》:在隐喻中飞翔 2017-11-10

    看电影之前,千万不要去看影评。这几乎是个真理。 可是,当我想躲开新京报上那些大标题时已经来不及了。诸如“看不懂”,“情色”一类的字眼还是撞了进来,我赶忙闪开,像躲避...

  • [文化时评] 张颐武:珍重三十年来的“基本价值” 2017-11-10

    最近,在传统文化热的氛围中,常常听到对于当今社会“价值空缺”的感慨与焦虑。这是一种警醒和提示,反映出部分社会真实。但如果就此认为当下的社会真的没有价值支撑,却也显...

  • [文化时评] 邓程:对德国人顾彬言论原创性的一点疑问 2017-11-10

    (一)事情的由来 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最近风光了一把,因为他以外国人的身份抨击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2006年12月11日《重庆晨报》)。因此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大凡搞专业的人,都...

  • [文化时评] 邓程:时代与诗人——路也的诗歌道路 2017-11-10

    中国变成一个完全彻底的金钱社会是上个世纪的1992年的事情。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有那么一回事吗?有那么精确那么明显吗?这会不会又是文人的夸张,是一种哗众取宠?不是。在九十...

  • [文化时评] 沈睿:多丽斯·莱辛在中国 2017-11-10

    多丽斯·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我是从诗人童蔚给我的电子信中得知的。她说,“多丽丝·莱辛得奖了。你还记得,你那次举行活动,她来京是哪年么?”我看了童蔚的信,...

  • [文化时评] 邵建:谁有权定义“恶俗” 2017-11-10

    在京音乐界的一些高端人士日前举行一个网络歌曲批判的座谈会,《新快报》的报道标题是“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推动网络歌曲健康发展”。这个题目让我很吃惊,恶俗与健康,谁...

  • [文化时评] 邓程: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业余水平 2017-11-10

    自从王朔发明“大粪”一词,我便对这个词发生了偏爱。现在我迫不及待地把它用在对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评价上。或者更准确的描述,那就是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实实在在只...

  • [文化时评] 李敬泽:格格不入,或短篇小说 2017-11-10

    短篇小说正在变成一种边缘文体——它在大规模的公众阅读的视野之外,甚至,在专业性的文学讨论中,短篇小说也很难构成被认真对待的话题。 当然,在文学期刊上,短篇小说照例发...

  • [文化时评] 简·鲍曼:为什么艺术家不应该接受国家资助? 2017-11-10

    (吴万伟 译) 一个插图画家指出接受国家资助的代价是失去艺术独立性,这是难以承受的高昂代价。 塞里(Ceri)在伦敦经营一个艺术慈善基金会。多年来,她一直争取国家的拨款,但...

  • [文化时评] 夏榆:文学批评30年变形记 2017-11-10

    1980年,法国作家罗兰·巴特穿过法兰西学院门前的大街时,被一辆洗衣店的卡车撞倒。 在巴特声名卓著的岁月里,法国电视台的记者还在追问他是否想写小说,巴特不置可否的回答还给...

  • [文化时评] 陈殿兴:从《禽侠》与《麻雀》看中西文化差异 2017-11-10

    最近偶尔读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禽侠》,联想到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 《禽侠》写的是“鹳雀巢于鸱尾(鸱尾:一种建筑在宫殿屋脊两端的陶质装饰物,形状略似鸱的尾...

  • [文化时评] 胡胜华:黑马原来是黑驹——评摩罗《但愿柏杨的“自虐时代”就此结束》 2017-11-10

    上个世纪末,草原部落“黑马文丛”推出一系列作者,喧腾一时。然而,几年下来,由于他们知识上的广度与思想上的深度不够,缺乏持久的战斗力,愈来愈溃不成军,如今皆成散兵游...

  • [文化时评] 吴丛丛:生命如此激越而又疲惫——读《危险的移动》 2017-11-10

    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很平静,只是有一种久违的全身心投入之感,所以连续两天读到深夜——工作以后,这样的读书经历已经很少见了。全部读完以后,我开始查找资料,准备...

  • [文化时评] 陈晓明:评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2017-11-10

    如何写出中国现实的当下性,这本来是小说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不想却成为中国当代作家的劫难。现实的当下性是如此令人困惑,也如此难以把握,这除了非文学性因素给作家设置一定...

  • [文化时评] 张颐武:本土或全球?本土即全球? 2017-11-10

    稍稍放开视野来观察我们的文化想象就可以发现,近代以来,在西方冲击下的国家主权的不完整,以及民族的屈辱和失败的痛苦记忆,中国在19世纪中叶以来所显示的贫穷和积弱,使得...

  • 首页
  • 上一页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下一页
  • 末页
  • 1603197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