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举:国家软实力建设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重要语言问题(9)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2:11:16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中心 赵世举 参加讨论
八、海外华语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华语”,有不同的理解,过去大多把它定义为海外华人的共同语(汉语)。后来逐步有了广义的看法,但说法各异。我们倾向于广义的理解,把华语界定为:“全球华人(包括中国人)的共同语。其标准语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台湾叫国语)。”华语在全球呈“网状分布”,形式上散布各处,实则血脉相连,是一个有机整体。过去那种把华语看做点式存在的观念是片面的,不符合华语客观实际。也正是由于华语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它便成为全球华人的纽带和文化认同、民族标记。 全球华语是随着历代华侨华人走向世界而逐步形成的。据2011年第二届中国侨务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华人华侨约5000多万人。华人华侨是中华民族血脉的国际延伸,是中华文化的海外传人。增强海外华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传承及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独特蹊径。对此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在国家侨办等有关部门推动下,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从总体上看,还很薄弱,需要研究和推动的工作很多。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海外华语教育与传播。中华民族素有重视母语教育的传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当今华侨华人对母语教育更加重视。据我们了解,目前海外汉语学习者中,华侨华人子女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我们推动海外华语教育与传播的非常难得的条件,中国作为母语国,也应该为华人华侨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提供支持。推进海外华语教育,不仅有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而且有利于增强华人华侨的语言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华侨而言,还可强化其国家认同。我们注意到,目前这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华二代”及其后代的华语保持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问题,海外华语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华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问题等。 第二,全球华语协调。把华语定义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彰显了华语的整体性。这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华语内部的联系性和有机性、全面把握和准确揭示华语的规律和特点。不过也应该看到,由于不同华语社区环境的影响,华语在不同社区也有一定的变异。变异的产生,一方面增强了华语的丰富性、多样化和生命力,有利于华语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给不同华语社区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就需要做好全球华语协调工作,以促进全球华语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方便全球华人使用。郭熙曾提出“华语视角下的中国语言规划”,主张从全球视角规划汉语,既要着眼于中国的汉语使用者,也要着眼于全世界使用和学习汉语的人。这是非常有见地的。[38]而《全球华语词典》和《全球华语大词典》的出版,则是推动全球华语协调的一个有益尝试。 第三,华语研究。要推动海外华语的有效协调、传播、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华语研究,提供学术支持。这方面过去较为薄弱。已有的研究,多为局部个性研究而鲜见整体性考察,主要是关注某一华语社区,或华语的某一领域,或将某一社区华语与普通话进行比较。而且,多共时分析,少历史追溯。如下方面的研究尚需加强:(1)华语整体性和联系性研究,包括各社区华语之间、各社区华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等;(2)汉语传播轨迹和变异轨迹研究,即要梳理源流,理清传播和变异的时代层次及规律。(3)华语“变异回注”现象(即海外各社区华语成分对普通话的注入性影响)和普通话对各社区华语的影响研究。(4)汉语早期传播与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等西方主要语言早期传播的比较研究。(5)海外华语发展趋势研究。此外,还有海外华语教育教学研究等等。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深化对华语的理论认识和开展华语协调及传播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结语:国家软实力建设亟须全面提升国家语言能力 以上所述可以充分印证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的深刻内涵,也可以佐证《世界语言大会苏州共识》所指出的:“语言能力是激发文化活力,促进认知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根本因素。”这些充分表明,语言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语言能力不仅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软实力建设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工具。无论是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凝聚、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及开发利用,还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取,乃至国民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强化、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等等,都需要语言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提升国家软实力,就必须加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再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
- 下一篇:语文教育亟待语用转型与体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