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赵世举:国家软实力建设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重要语言问题(4)


        三、国民语文教育与多样化语言人才培养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因素在于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提升全体国民的语言能力、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促进社会文明提升和文化传承发展;提高国民的文化理解能力、阐释能力、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话语权。这无疑对我国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强化全民语文教育
        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我国国民语言能力尤其是母语能力下滑、国民人文素质有待提高。这正表明我国软实力存在短板,也表明我国语文教育亟须加强。
    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语言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提升。其中,重中之重是语言能力培养。因为语言能力是人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和素质之一,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和人力资本,也是人提高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的必要基础和工具条件。这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尤显重要。因此,要提高国家软实力,必须从强化以语言教育为基础的全民语文教育,不断提升国民语文素养、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抓起。
        展开来说,语言具有文明塑造功能。因为语言是文化的结晶,又是文化的建构者和载体。人类文明、民族精神及人文知识不仅储存在语言记录里,也表现在语言本体系统中,蕴含于语言结构的背后。人们可以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来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的熏陶,借助语言作品来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透过语言意蕴来把握文化精髓,从而提高知识素养,深化人文底蕴,造就优秀品格,培育高雅气质,提升为人品位,进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语言的这种塑造功能的实现,无疑有赖于人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的支撑。[17]
        从文化的理解、传承和传播而言,不仅需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语言本身,而且需要利用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去探究它所承载的文化,还需要以语言为工具去准确地阐释文化,有效地传承文化和生动地传播文化。
        可见,我国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全民语文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不断改善我国语言教育,充分发挥语言的基础功能、文化浸润功能和文化传承传播功能。
        2.推进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育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跟进时代,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国民语文能力,提升全民的现代素质和国际素养。笔者认为在优化基本的语文教育基础上,以下两点应该强化:
        第一,以母语教育为基础的多语能力培养。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无论是个人和国家的国际化发展,还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都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多语能力和国际化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很快,国民外语能力大有提升,但语种结构失调(英语独大)、国民语言运用能力尚待提高等问题仍然突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事务的增多和海外利益的拓展,各种语言需求与日俱增,都亟须提高国民多语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需要语言铺路搭桥、融通人心;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用不同的语言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无障碍对话。这些无不有赖于国民多语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
        第二,现代语言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语言技术无所不在,语言技术运用能力正成为人的基本能力和现代素质。比如说,人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利用电脑和网络来撰写和处理各种文字材料、收发邮件和微信短信、采集和统计分析信息资料、建设必要的数据库和资料库、进行各种设计、发布和传播信息、在线学习、在线翻译、制作和使用PPT、交友聊天、休闲娱乐等等。其中,很多也是当代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加强对国民开展基本的语言技术知识和各种语言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一项实用技能培养,而且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现代化素养、推进人类文明发展。据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高中学生可以选修电脑编程课来代替外语课,德克萨斯州学生外语能力弱的也可以用编程课代替外语课,亚拉巴马州甚至同意以电脑编程课代替数学课。[18]可见,现代语言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已受广泛重视。
        3.培养新型专业语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促使语言成为更加深刻地影响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家安全和大众生活的重要因素,对语言人才的需求倍增。作为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语言能力,不仅需要以全民良好的语言能力为基础,而且需要大量的优质专门语言人才作支撑。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专门语言人才缺乏已成制约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加强语言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应着力培养好如下几类人才:
        其一,专业语言人才。不仅需要加大培养数量,而且需要提升质量。尤其需要在优化人才语种结构上下力气,根据国家发展需求(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注重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同时,还应注重语言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型,加强专业语言人才的综合性型培养,即改变过去的单纯语言教育,加强文化、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以适应国别化、区域化的综合性语言人才需求。
        其二,语言应用人才。例如语言文化传播人才、语言文化产品研发人才,以及其他新兴领域与语言相关的交叉语言人才(如语言工程师、语言分析师)等。
        其三,“语言+专业”或“专业+语言”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各种专业技能(如工程技术、医疗、经贸等)的培养紧密结合,培养兼具过硬的语言能力加某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更加多样化的国际化的人才需求。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这些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语言需求,而且有利于这些人才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融入异域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4.借鉴外国语文教育经验
        在发展我国语文教育过程中,认真研究和借鉴外国的一些成功经验十分必要。笔者认为,以下两点颇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其一,放眼世界、前瞻未来的语文教育。这是不少发达国家语文教育的理念和做法。美国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空前加强语言教育,他们接连不断推出的《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国防部语言转型路线图》《国防部语言技能、区域知识、文化能力战略规划:2011-2016》《面向全球领导力的教育:国际问题研究与外国语教育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等等一系列重大计划和举措,都明确地宣称,加强外语教育的动因和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及其在全球的利益,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其中,“K-12”和“K-16”语言计划,就是推行从幼儿抓起直至大学的全程外语教育。英国政府提出了“为了下一代”的语言战略,把良好的外语能力和文化包容性作为培养未来合格的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世界公民”的基本要求,其目标是,如果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有一个职位,其下一代就有资格、有能力去竞争。日本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培养“国际公民”,语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会讲英语的日本人”。
        其二,以语言和写作为抓手的全面的语文教育。一些国家的语文教育并非简单地讲授语言知识,而是采取以某些语言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来实施全面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以美国几所大学为例:[19]
        斯坦福大学: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写作及语言的要求,选修写作课、外语课或其他能够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课程。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通识课)约占三分之一,其中必修英文写作、数理统计和外语。
        加州大学系统:新生在正式修课前,必须先通过主题A考试,以检测学生英语及写作达到的熟练程度。没有通过此考试的新生,必须修6学分的“大学写作”。
        芝加哥大学:所有学生的核心课程(通识课)占总学分的一半,包括六个领域:第一个领域就是人文类,分两大块:一是“对于历史、文学及哲学典籍的诠释”,其中与语文相关的课程有:人文学中的语言问题、世界文学选读、诠释的技巧:形式、问题及事件。二是音乐及视觉艺术。第二个领域是外国语言文学类。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和写作课程,是被广泛使用的语文教育乃至基础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