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举:国家软实力建设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重要语言问题(10)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2:11:51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中心 赵世举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83页。 [2]赵世举:《城镇化务须呵护乡音安顿乡魂》,《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2期。 [3]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5页 [4]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第31页。 [5]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第65页 [6]周庆生:《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第7页。 [7]瑞士资讯(http://www.swissinfo.ch.htm)。 [8]徐清军:《英语也是生产力 英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显优势》,《国际先驱导报》2006年2月21日。 [9]克洛德·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张祖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22页。 [10]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04页、52页。 [11]爱德华·萨丕尔:《萨丕尔论语言、文化与人格》,高一虹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第5页。 [12]赵世举:《全球竞争中的国家语言能力》,《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13]苏·赖特:《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陈新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30页。 [14]艾布拉姆·德·斯旺:《世界上的语言——全球语言系统》,乔修峰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第77页。 [15]环球网2014年3月27日。 [16]黄慧:《阿尔及利亚卡比尔人问题探析》,《西亚非洲》2012年第1期。 [17]赵世举:《从语言的功能看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地位和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 [18]金絮:《美国:编程代码被定义为高中外语课程》,微信公众号“语言与未来”2016年6月13日。 [19]笔者根据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整理。 [20]希拉里·克林顿2010年1月21日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新闻博物馆的讲话《互联网的自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译。http://blog.renren.com/share/229952698/1488285934。 [21]《25%青少年常在网上“语言施暴”》,《新华日报》 2015年4月6日。 [22]《有话好好说,别让暴力语言成为凶器》,《无锡日报》2015年4月22日。 [23]《少年微博直播自杀,“点赞者”有责吗》,《腾讯评论-今日话题》第2996期,2014年12月3日。 [24]转引自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语言文化安全》,《国际汉语教学动态研究》2007年第2辑。 [25]笔者据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中译本归纳,见《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商务印书馆2007,第332页。 [26]刘晗:《布什力推“新帝国”理想下的语言战略》,《21世纪经济导报》2006年1月11日。 [27]出自法国学者路易•多洛《国际文化关系》,转引自张文木《在推进国家语言战略中塑造战略语言》,《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 [28]谭树林:《清代对来华外国人学习中文态度的演变》,《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年第1期。 [29]赵世举:《语言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27日。 [30]赵世举:《两岸四地语言文字协调的基础与愿景—从香港和内地为“老年痴呆症”更名谈起》,载《基于华语教学的语言文字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14,第41页。 [31]赵世举:《两岸四地语言文字协调的基础与愿景—从香港和内地为“老年痴呆症”更名谈起》,载《基于华语教学的语言文字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14,第41页。 [32]习近平2014年11月15日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的讲话。 [33]习近平2014年3月29日访问德国,与德国汉学家和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34]帅颖、沈壮海《西方国家主要对外文化机构的比较与启示》,《江汉论坛》2014年第4期。 [35]曲颂:《俄罗斯推进语言软实力建设》,《人民日报》2015年5月27日。 [36]Robert A Scotty, 2005, The white paper of National Language Conference, released in Feburary, 2005. [37]胡沛:《汉语推广热全球》,《华尔街日报》2006年9月1日。 [38]郭熙:《论华语视角下的中国语言规划》,《语文研究》2006年第1期。 (《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再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
- 下一篇:语文教育亟待语用转型与体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