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一”字省略的韵律条件(9)


    上面所说的“调组”以及随之而来的“声调变化”和北京话的轻重型韵律形成显明的对照:北京话对短语中的音节数量、逻辑重音更敏感,轻读、轻声常常取代词汇本身的声调。以双音节短语为例,北京话口语词有一种第二个音节轻读的倾向。譬如: 
    
    有趣的是,因受台湾闽南话的影响,台湾的普通话一般都不轻读(de-stress)任何音节,而是音足调实,亦即: 
    
    事实上,Shyu(2010)对台湾普通话讲者所作的实验研究表明:说台湾普通话的人对重音和焦点的对应性很不敏感。同样地,在台湾闽南话里,没有发现名词短语中的成分有轻读的现象。Li(2012,2013)提出:台湾闽南话的名词短语取如下结构,如例(37)所示,其中NumP的中心语是数词(Num),数词中心语的补述语是量词短语(ClP),ClP的中心语是量词(Cl),这个中心语的补述语是名词短语(NP)。 
    
    根据调组规则,只有[Num+Cl+NP]中的最后一个音节是“孤立调”,其他音节一律都是“组合调”。重要的是,任何音节都没有轻读(de-stress)的现象,因此,轻与重的对立在这种语言里是不容易被察觉的。上述种种情况,自然把我们带回到例(23)中的“一”字省略模式中的轻重对立。当强与弱的对比在台湾闽南话的名词短语上不被感知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一”字省略的允准条件不会出现。其结果,像理论预测的那样,北京话里“一”字省略的现象就不会在台湾闽南话里实现。 
    6 余论 
    本文通过汉语核心重音的韵律句法规则来解释“一”字的省略,提出“一”字的省略形式具有特定的语体功能、特定的韵律允准条件以及与之相应的语法结构、重音指派、轻重转移等多层次、多维度的交互作用。进而言之,“一”字省略在北京话里的可能性以及它在台湾闽南话里的不存在之间的对立,根据这里的分析,是这些语言韵律行为的自然结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