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精英·传承人——以甘肃莲花山花儿会调查为例(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1:11:09 中国社会科学网 毛巧晖 参加讨论
晚,雨中走来三“唱家”,朱淑秀,35岁,四个孩子的母亲,是“串把子”。用莲花山特有的直嗓编唱:“今年包工包产了,屋里粮食放满了,信用社有存款了,从前的愁肠乐展了。”刺梅花(董芳兰),32岁;王琴英,31岁。朱淑秀1977年唱花,被一位“莫老爷”点名,扣了口粮。朱说:“逼我写检查,是我让男人写的,下狠心再不浪山了;没想政策变了,今年从公社唱到县又唱到州!”“刀刀切了白菜了,去年土地包给了,群众做活有心劲了,浪开山是高兴了。”“红心里,四股叉,包产到户好处大,群众想吃啥是啥,辣子面、肉疙瘩。”在暗处休息的马得胜按捺不住,大模大样走拢唱了一伙,无奈三女不买账,扯开嗓门压倒地唱得更响了。到12点结束,给每位歌手送一包水果糖。 回县路上,脑子里全是“啊,叶俩儿,叶俩儿......"[③] 可见在1981年,董芳兰就是演唱花儿的把式,现在她负责王家沟门花儿会的组织与发展,较少演唱。笔者调查中[④],她组织的花儿队参加康乐县“花儿”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笔者跟她的交谈中,她的生活较为困苦,目前她希望可以推出自己的女儿。他们花儿队有一个知名的串把式。在相关人员的闪烁言辞中,她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可能与生活作风有一定的关系。大家对其评价就是嗓音非常好,唱得好。松鸣岩花儿会的国家级传承人马金山80年代就跟董芳兰一起演唱过,他认为她在莲花山是唱得最好的歌手。但是我们采录时,马金山老人也在场,他说没想到董芳兰现在唱成这样,嗓音退化极其严重。这可能与她演出机会较少,没有较大场合演出有直接关系。可见,如果传承人没有演唱场域,对于歌手尤其如此,她的演唱能力会急剧下降。从而也说明歌手与演唱场域密切相关,相互依赖。 汪海娥艺名汪莲莲,她现在是莲花山花儿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对其相关报道较多。汪海娥,生于甘肃康乐,远嫁同处洮河之滨的渭源峡城。地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却天生一幅清澈透亮、音色甜美的歌喉。自小生长在莲花山下,受祖辈世家“花儿”的艺术熏陶,她能编会唱。花季年少,就显岀不凡之“花蕾”。只要你听听她随口而出的美妙之音,就相信她天生是块唱歌的料,山场、庙会上猛喝三天三夜身子不乏,嗓子不哑,歌词自编且无重复。 受时代所限,汪莲莲和众多花儿歌手们一样,过去过着艰辛贫寒的生活,忍受着诸多不解与困惑。然而汪莲莲不为流言诽语所击倒,她凭借着对花儿执着的爱,克服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及表演诸方面的困难,用“花儿”诠释对生命、爱情、山川风物的理解,歌词即景生情,自然天成,直朴感人。面对不解,她毅然决然地歌唱着,她带着花儿行走在诗与歌的海洋中;她带着花儿,穿梭在城乡之间;她带着花儿,走出小小的门楼寺,走向定西市舞台,走向甘肃电视台演播厅,亮相于央视文艺频道……在文化界的专家、学者的悉心培养下,汪莲莲眼界大开,花儿演唱水平显著提高。一个昔日的“穷尕妹”成为红极一时的洮岷花儿的“皇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夏风“折笋”,夏雨“肥梅”
- 下一篇:农家书屋:新时代农民“耕读”生活的好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