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农民画不是原发性的民间艺术,而是经过政府文化机构有意识地组织、扶植起来的“群众艺术”,属于“亚民间文化”。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民间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
内容提要: 在生态存在论美学的视野里,自然之美不是实体之美而是关系之美,有别于认识论的“自然人化”之美与生态中心论的“自然全美”,而是生态存在论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内容提要: 当代叙事美学资源远未走向枯竭,相反,叙事审美作品的复杂、纠缠、含蓄的审美特性,有待于通过与当代不同媒介表达的比较分析获得更深刻和多样的阐释。经典的替换、...
内容提要: 与当下的文化后现代转型相呼应,男性服饰在审美追求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对时尚、视觉和名牌的崇拜和追捧。“效仿时尚”是个体在流行文化影响下模仿和求新心理的反...
内容提要: “自由的人”是巴赫金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之人”、“思想的人”以及“人身上的人”,狂欢精神是其内在精神,但“自由的人”的“...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传统美学在整体上可以称为“艺术美学”,建构的是一种从“教条”出发、仅仅能满足“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的美学;而生态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内在组成...
内容提要: 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引起中国文论学者的极大兴趣,其“场域”理论不胫而走,成为论述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新依据。受其影响,一批学者从知识的“历史化”与“事件化...
内容提要: 庄子是一个充满了游戏精神的诗性主体。游戏一方面呈现自我的生命智慧和自由精神,另一方面隐含着审美体验和艺术创造的直觉冲动,再一方面游戏构成主体进行批判和嘲...
内容提要: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寻找和发现某些能够在跨文化语境中流通的概念和术语,其中,讽喻(allegory)便被认为具有这种普遍性和共通性,因此不仅适用于西方,同...
内容提要: 语象作为呈现在语言之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因为语象的存在,才使得语言向图像的转化成为可能。但语象的存在常被遮蔽,这需要某种方式让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