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江子《回乡记》:为变革时代的乡村“作证”

http://www.newdu.com 2024-01-04 人民日报海外版 徐晓军 参加讨论

    

《回乡记》是一部散文集,加上“代后记”,共计14篇,写的是江西吉水赣江以西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枫江镇的下陇洲村,是整部书聚焦的核心地域。作者江子,正是下陇洲村人。他在那里出生,在那里成长,在邻村小学当老师,后来调到县文联,再后来又调到省文联。
    我曾在枫江镇工作11年。期间,有幸与江子谋面,并陪他在村子里转悠。当时我很惊奇,在省会工作的江子,和村里的每一个人,都那么熟悉。屠户、剃头匠、赤脚医生、晒太阳的老人……碰上的每一个,他都能聊上十几二十分钟。不是久别重逢挖掘共同回忆的那种聊天,而是如数家珍式的,聊最近的生活与变化,聊不远的计划与打算,询问那些在远方或在身边的亲朋好友。每每聊到一个新话题,对话题的背景,江子经常比当事人还清楚。
    我慢慢体会到,江子频繁返乡的意义——他创作的根,在这里。
    江子步入文坛,从写诗开始。上世纪90年代,在乡村小学教书的江子,多次获诗歌奖。20多岁的他,将自己的诗歌写作定位为“逼近现实”。他坚守自己的定位,为了与现实贴得更近,转向散文创作,书写乡村之变。一部《回乡记》,囊括了剧变下乡土内外几乎所有与乡村乡人有关的那些悲欢离合,那些梦想与悔悟、疼痛与温暖。他是一个见证者。
    很多人在努力为变革时代的乡村“作证”——梁鸿的“梁庄”系列、陈庆港的《十四家》、浙江大学学生们的《生存故事:50位农民工访谈实录》……江子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早期诗歌创作训练出来的思维及驾驭语言的方式,让他的散文情绪充沛,诗意盎然。“像一条历经沧桑同时又身披锦绣的鱼,一座苦难又光明的殿堂。它是古老的,我知道它有着最少800年的历史,可它又是簇新的,一年一度的春节会将它施洗如婴。”这样的句子,其实是诗。
    江子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显性事件记录的恰当时机,完整演绎人物的心理世界,让那些寡言的农民,顿时丰满起来,鲜活起来。这种演绎,和一般的心理描写大为不同,是想象与洞察相结合的产物。人物的行动逻辑,由此得到充实。这也让他的文章,更具趣味,更可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