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成难的《子弹穿越南方》围绕着雕塑家马格的死亡案件展开,拨开悬疑的迷雾,揭示出的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小说通过刑警老于破解案件、救赎自我的过程,意在唤醒隔膜之下人性本源的温情与理解,找寻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 故事的主线是刑警老于的探案过程,透过老于的视野,读者看到了难以为世人理解的雕塑家马格,老于表面叛逆、内心敏感的儿子小于,和长期压抑在老于内心深处、不能为外人道也的牺牲小兵等人。这些人物看似对立,相互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于和儿子小于是骨肉至亲,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却始终无法理解彼此,甚至小于时而会让老于联想到,那个因他袖手旁观而死的年轻小兵。但同时,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对素不相识的雕塑家马格有着灵魂上的共振。老于不懂艺术,却愿意欣赏马格的雕塑,他总能在雕塑中感受到与马格灵魂的呼应;小于是马格的粉丝,他热衷于搜集马格的各种资料,但比起马格的艺术,他更能理解马格的人格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老于、小于和马格,他们三人互为镜像,又三位一体,他们是同一个灵魂的不同剖面,他们彼此冲突、也彼此理解,相互隔膜、又最为亲近。所以,追寻马格死亡真相的过程,也是老于理解儿子、认清自我的过程。 “石头”是小说中重要的意象与隐喻,这与汤成难原本的建筑师身份不无关系。长期的从业经历,使汤成难对于了无生命的石头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在她的笔下,“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头是艺术的、是有温度的,她可以在石头中品悟人生的意义,并由此生发出了一系列的“石头哲学”,如:“雕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这种新奇的表达是极具汤成难风格的。 文中关于石头的描写有很多,最为独特的是马格家院子里草丛中里的一尊人形石头,老于每次看到这块人形石头,总会被唤起压抑在内心深处最痛苦的记忆。那是老于的梦魇,是他年轻时在战场上因胆怯与冷漠犯下的错误,他对一具鲜活的生命袖手旁观,作为惩罚,他对生命的漠视也困住了他自己的生命。“人生就是一场困境,每个人都在石头中”——这是马格,也是作者,对人类共有的生命困境的表述。老于因内心挣扎被困,马格因无人理解被困。马格希望自己的艺术可以被人理解,但他得到更多的评价都是他的雕塑很难看。在一次观看展览后,马格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可能永远无法相互理解,所以他以胶带自缚,选择了灭亡。 马格曾说,他所从事的雕塑创作就是把藏在石头中的人释放出来。这一点放在生命的意义上,就是在层层人生困境的包裹中,不断开凿,解放真实的自我。这是马格追求的,他不惜为此献祭出生命作为代价;这也是老于向往的,老于一直想要摆脱噩梦的困扰,但只有当他勇敢坦诚的正视过去,他才能真正醒来。 “孤独”是汤成难小说一贯的主题,这篇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马格是对艺术执迷追求的孤独,老于是伤痛往事无法释怀的孤独,小于是与父亲在情感上长期隔膜的孤独。他们都被孤独缠绕着,无法排解,又无以走出。但实际上,他们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老于和小于希望相互靠近,只是无从得法,他们却同样可以感知到马格的艺术精神;马格因无人理解而感到生命荒凉,他不知道的,他的艺术是有人欣赏的,他的痛苦也是被人感知的。就像马格的斯芬克斯猫串联起了三个人一样,三个孤独的灵魂本是可以相遇的,只需要等待一个机会,可惜的是,这个机会是马格以生命换来。 与“孤独”相呼应的另一个主题是“成长”,故事中每个深陷于孤独的人,都在竭力寻找着救赎自己的方式。马格选择了最为极端却又艺术的方式——自戕,这是一个令人极为遗憾的选择。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死亡却在冥冥中挽救了另一个和他相似的灵魂,老于追寻马格死亡真相的过程,也是他与自我灵魂对视的过程。他第一次真正的认真反思了他与儿子的关系问题,开始学习如何与儿子相处,如何面对儿子成长。同时,他也被迫一次次开掘往事的阴影,直面自己年轻时胆怯与错误,尝试勇敢的接受过去、原谅自己。在故事的结尾,老于仿佛马格附体,当他举起凿子凿开石头,他也在尝试着开凿自己长期封闭的内心,当小兵的阴影从石头中被解放出来时,老于也将完成与自己的和解。 《子弹穿越南方》这部小说,是汤成难直面生活、拷问生命的又一次尝试。她以新颖的题材、敏锐的感知和真实的笔触,带领读者走入到她所创作的文学世界,读者在探索案情的过程中,真切感受着每个人物内心的痛苦挣扎,进而回望自我。汤成难对内心隐秘的细致考察,对人生困境的哲学思索,对生命意义的真切关怀,给予了读者丰富的启发,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