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报告文学写作的三个词

http://www.newdu.com 2024-01-04 文学报 沉洲 参加讨论

    

报告文学是文学轻骑兵,是时代的旗手和号角。它通过人性力量来驾驭复杂现实,贴近时代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而在当下,我们有必要重提那句话:“走不到的地方不写,看不见的真实不写,听不到的故事不写”,这不能算作报告文学的写作优点,而是须反复强调的不可逾越的一条底线。这也涉及到报告文学写作的三个词汇。

第一个词,是热爱。

当下的报告文学写作,大致出现下面三类情况:其一,发现某个典型性题材,与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兴趣完全匹配,因为情愫发自内心,写作者全身心投入。这种情不自禁的热爱,会诱发一生的认知和思想,它们彼此碰撞交融,使写作者沉浸于感性创作的忘我境界,妙笔生花。如此境界可遇不可求。其二,接受委托,规定某个时间、某种扶持力度完成一部反映某项内容的报告文学作品。凭借写作者充分的文学准备,胜任不成问题。我们置身一个丰富多彩的智能时代,知识面、经验程度远不足以涵盖当下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每一种题材都能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在采访过程中,对所采写的人和事情愫渐生,爱屋及乌,接下来对这个人以及他所从事的事业和时代萌生热爱。其三,对某些题材,虽然始终激发不出情怀,但经过认真采访,深入挖掘,通过丰富的文学手段和艺术性弥补情感方面的缺失,客观地反映出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维持住报告文学的文本特征,同样也能获得不错的阅读感受。

第二个词,是文艺性。

大凡文学作品,都少不了适合的结构。对长篇报告文学而言,结构是它不可或缺的艺术之美。没有一个构思巧妙的结构,显然无法使之进入优秀长篇作品的范畴。这不是倒叙插叙、巧妙剪接、双线推进等一些表象化办法能简单化解的问题,它必须与文本内容相匹配,因材施策,量身定制,达到优化整部作品的目的。

我们身处一个文体变革的时代,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已经在彼此兼收并蓄和取长补短,报告文学如何能独居一旁?是否可以运用散文化笔法描写环境、叙述事由和烘托氛围?又是否可以用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挖掘人物性格的特征,避免把人物神化成一尊完美无缺的铜像,扁平化到让读者感到虚假不真实?或许还可以借鉴流行文学的长处讲好故事,让作品呈现出流畅的阅读愉悦,甚至引入电影场景设计的镜头化处理,凸显画面感。从来没有谁定义过,借鉴了其他文学体裁的写法,就不像报告文学了。

在获取第一手真实素材的前提下做减法,筛选掉所写人物与事件中的零碎和杂芜,提炼出最生动精彩的成分,然后将所有文学体裁之长皆纳入麾下,为我所用,从而拓宽报告文学写作的边界。

当然,前提是不能忽略报告文学特定内涵的文体特性:夹叙夹议。报告文学文本中所有的“叙”都是为了“议”,议论体现了一位写作者胸怀境界。借助真实事件、人物的书写,达到思想的文学表达,强化主题的独特性、广大性和现实性。

第三个词,是采访能力。

报告文学的新闻和实证属性,决定了其内容必须是第一手采访所得。它不像非虚构文学作品,可以将此前的生活积累彼此叠加重组,犹如鲁迅先生谈“人物的模特儿”那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报告文学有个三分之一定律:抓准有价值的新闻性报告、富有成效的采访和充满文学性的激情书写。由此可见,采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写作者在掌握和阅读大量背景资料的前提下,打开被采访者心扉,三两下抓住要害,挖掘到感人故事与人物生动的细节,务实求真,刨底穷根,不计时间,对一件件事、一个个人进行深度采访。只要认真投入,不漏过闪光点,最后淘到真金,便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一旦采撷到始料未及的故事和细节,接下来的写作便如入无我境界,生活将感动你调动你升华你,继而激发出超越自我的书写能量。

采访最忌好像很尽力、也不乏激动,但结果成效甚微。如果获得的不是最有价值、最感人的内容,那便糟蹋了一个好题材。

激发对题材的热爱,认真到位的采访,再辅以各种文学手法的加持,报告文学作品从高原走向高峰将不再是虚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