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由《榕村语录》《续语录》看李光地为学大要

http://www.newdu.com 2024-01-04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 参加讨论


    在中国学术史上,语录体著述源远流长,《论语》、《孟子》早已开其先河。《法言》、《中说》诸家继起,接武《孔》、《孟》,后先相承。及至两宋,理学勃兴,讲学诸儒为佛门风气习染,纷纷以语录传授师法,张大门墙,于是《二程遗书》、《上蔡语录》、《朱子语类》比肩接踵,风行海内。积习既成,历元明两代,经久不衰。明清之际,理学虽已成强弩之末,语录体文风亦为有识之士群起挞伐而奄奄待毙,但固守壁垒者则依然视若家珍。宋明数百年间,语录既为理学中人所重视,因而也就自然成为研究理学家学术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李光地现存近四十种二百余卷著述中,《榕村语录》及其续编,便以其内容的广泛和卷帙的繁富而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榕村语录 榕村续语录》,[清]李光地 著  陈祖武 点校
如何评价李光地的学术地位?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久存争议,迄无定论。誉之者推为“儒林巨擘”(《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四)、“学博而精”(徐世昌《清儒学案》卷四十《安溪学案》),毁之者则讥作“纸尾之学”(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四十四《答诸生问榕村学术帖子》)、“不学无术”(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三)。二者之间的距离显然是很大的。平心而论,“儒林巨擘”云云,褒扬过当,名与实乖,当然不足取。事实上,就连受李光地搭救之恩的方苞,在论及其学问时,也只是给了“平平”二字的评价。李光地对此亦无可奈何,只好用“吾何以当平平二字”聊以解嘲(《续语录》卷十八)。然而“纸尾之学”、“不学无术”,却也还可商量。回顾李光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我们会注意到,凡訾议其学问者,每多从讥斥其为人出发。的确,李光地的人品并不高尚,正如方苞忆其逸事时所述:“自公在位时,众多诮公,既殁,诋讦尤甚。”(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六《安溪李相国逸事》)这种所谓“疑谤丛集”局面的酿成,一方面固然与当时的官场倾轧分不开,自有党派斗争的深刻背景,另一方面也在于李光地触怒清议,咎由自取。但是倘若把李光地为人的那些可訾议之点,同他对康熙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文化发展诸方面所作的贡献相比,则显然是其局部的、次要的方面。何况学问之与为人,毕竟不可等量齐观,尤不应以人而废学。在这一点上,《榕村语录》及其续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良好依据。

位于福建省安溪县的李光地故居
《榕村语录》大致以经义、性理、诸儒、诸子、史书史事、治道、诗文为类,记录了李光地一生与门人儿孙的讲学问答。《续语录》则于诸项外,复增本朝时事、本朝人物二大类,对李光地自述生平行事、议论朝局是非、大臣得失等内容,均作了详尽记载。就所涉及的学术领域而论,不惟有对理学传统范畴的讨论,而且博及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天文历算、律吕、音韵诸学。其论究内容之广泛,自《朱子语类》之后,在理学家众多的语录体著述中,实属罕见。固然由于一意求博,学力不济,以致时有浮光掠影的空泛之论,甚至是穿凿附会,强为解人,但是无可否认,其中亦确有真知灼见。

《榕村语录 榕村续语录》
朱陆学术之争,这是宋明理学史上的一桩公案。自元代理学家吴澄以尊德性、道问学赅括二家学术特征,将陆九渊一派归诸尊德性,分朱熹一派为道问学,从此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数百年不绝。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明确地否定了这样的区分,就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阐述了与前人不尽一致的见解。尊德性与道问学,语出《中庸》,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讲的是儒家在道德修持上,既主张从宏大处着眼,立定脚根,同时又要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李光地对这一命题的讲论,试图逾越前人的成见,还儒学以本来的面目。他重申:“君子既要尊德性,又要道问学,存心、致知,一面少不得。”但他又认为,尊德性与道问学相比,毕竟是根本,更加重要,所以他说:“尊德性是道问学之基。”在李光地看来,朱陆学术同属既尊德性又道问学的儒家正统,只是陆九渊不如朱熹平正,失之偏激。因而他评价陆学说:“象山不可谓不高明,只是少‘道中庸’一边耳。”(《语录》卷一《大学》)这样的去讲解儒家经典并进而讨论朱陆学术,尊朱的倾向固然很鲜明,但是不惟摆脱了前人的窠臼,而且较之同时朱学中人如张烈、陆陇其辈的一味诋斥陆王学术,显然要冷静得多,理智得多。同样的道理,对于王守仁的学术主张,李光地虽然从根本上作了“终入邪魔”(《语录》卷十八《宋六子》)、“诐淫邪遁”(《语录》卷二十《道释》)一类的抨击,但是也能在局部上作出某些肯定。譬如王守仁关于“立志”、“万物一体”诸儒学命题的讲论,李光地便详细称引,评为“皆极精”(《续语录》卷十六《学》)。这当然是实事求是的见解。

《榕村语录 榕村续语录》
《榕村语录》及其续编,以大量篇幅,依次对《易》、《书》、《诗》、《礼》、《春秋》诸儒家经典作了训解。就总体而言,李光地的经解以宋学为宗尚,侧重义理,疏于考证。然而他也不废汉儒经学,且能取其所长,融为己有。一方面,他从尊朱的立场出发,确认:“解经在道理上明白融会,汉儒自不及朱子。”另一方面,又肯定了汉儒经学的不可偏废。他说:“至制度名物,到底汉去三代未远,秦所澌灭不尽,尚有当时见行的。即已不存者,犹可因所存者推想而笔之,毕竟还有些实事。不似后来礼坏乐崩,全无形似,学者各以其意杜撰,都是空言。此汉儒所以可贵。”(《语录》卷十九《诸儒》)
李光地一生,在经学上最为用力者,是他的《周易》研究。他在《语录》中说过:”某治《易》,虽不能刻刻穷研,但无时去怀,每见一家解必看。今四十七年矣,觉得道理深广,无穷无尽。”(《语录》卷九《周易》)正是由于长期究心,博采众长,因而使他成为康熙一朝大臣中最深通易学者。康熙中叶以后,李光地之所以日渐宠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他在易学上的远胜熊赐履、汤斌诸人,从而可以随时为康熙帝提供学术咨询,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康熙帝学术修养的加深,李光地这种无可取代的地位便越发突出。所以对于他的故世,康熙帝深感痛惜,给他以“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清史稿》卷二六二《李光地传》)的盖棺定评,就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全祖望批评他的“以筹算言图书,则支离之甚者;言互体更谬,不合古法”(《答诸生问榕村学术帖子》),则属似是而非之论。

康熙帝与李光地,截图自电视剧《康熙王朝》
在经学史上,对《周易》的训解,素有象数、义理二派之分。汉儒说《易》,走的是象数一路,讲术数,论互体,乃汉易家法,从焦赣、京房到马融、郑玄,一脉相承。魏晋以后,象数学衰微,魏人王弼注《易》,一改汉儒旧辙,专以义理为依归,开宋明易学义理派风气之先。宋明数百年,是义理派的天下,程颐的《伊川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以讲求义理而高踞正统地位。其间虽有邵雍、朱震诸象数学大家承汉儒衣钵,然而涓涓细流终究以“易外别传”而不能汇为巨川。
李光地治《易》,既重在义理,赞成朱熹关于《易》为卜筮之书的判断,同时又受其乡先辈黄道周象数学影响,由黄道周而朱震、而邵雍,一直溯源至汉儒易学,从而形成荟萃众长、自成一家的易学风尚,渊源有自,不悖古法,巧容有之,支离则无。因此全祖望拘执宋易矩矱对李光地所作的讥弹,我们就没有理由去赞成它。
(节选自《榕村语录 榕村续语录》前言)

研究中国思想史、清代学术与政治史的重要文献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点此进入当当购买图书
《榕村语录 榕村续语录》(理学丛书)
[清]李光地 著  陈祖武 点校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343-8
146.00元
内容简介
《榕村语录》30卷,《榕村续语录》20卷,清初理学名臣李光地著,记录了李光地与门生之间的讲论问答。《榕村语录》,内容广博,大体包括经义、性理、诸儒、诸子、史书、史事、治道、诗文诸类。《榕村语录续集》除了上述诸项外,增加了清朝人物、时事两类,记录了李光地的生平行事及对朝政是非、大臣得失的议论。此次点校,《榕村语录》以《榕村全书》为底本,《榕村续语录》以傅增湘藏园刊本为底本。

整理者简介
陈祖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古代学术史,尤以清代学术史用力最多,著有《清初学术思辨录》《清儒学术拾零》《中国学案史》《清代学术源流》等。

内页欣赏


    
    
    
    
    
    
    描以上二维码购买本书



中华书局出版李光地著作一览

易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李光地等五十人参与编纂或校对
吸收了历代218种易学研究成果
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周易折中》(易学典籍选刊)
[清]李光地 撰  杨军 点校
978-7-101-15803-8
158.00元
《周易折中》又称《康熙御纂周易折中》,凡二十二卷,由康熙皇帝敕李光地主持撰写。李氏释《易》,极为推崇朱熹、程颐,认为朱熹《周易本义》“独得《易》之本义”,而程氏《易传》诠释“《易》之义理为详”,故解经思路,首列《本义》,次及《程传》,而后辅以“集说”“附录”“总论”及“案”语等,于程朱之外,辑录各家之说,讲论象数义理,抉发哲理奥义,有助于今人研读。此次整理,以康熙五十四年内府刻本为底本,以同治六年浙江书局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为校本。


清代名臣李光地易学领域的代表作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周易观彖校笺》(易学典籍选刊)(全二册)[清]李光地 撰  梅军 校笺978-7-101-15201-288.00元
李光地在易学领域尤多建树,著有《周易观彖》《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大指》,并奉敕编纂《周易折中》,其中,《周易观彖》最能反映李光地本人对《周易》的理解。该书共12卷,为作者积数十年之力、易稿数十次而撰成,采取以传附经的编排方式,注重将小学研究运用于文本校勘和经义理解,对朱熹《本义》、程颐《易传》等在借鉴的同时多有匡正。该书校笺,除校勘文字、吸收诸家注释疏通经义外,注重以《周易折中》为津梁,辨析与梳理李光地见解的来源与基础。此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榕村全书》本等为校本。


清代学者李光地撰写的《周易》小百科全书,
用83个条目阐释古人最关注的周易问题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周易通论校注》(易学典籍选刊)
[清]李光地 撰  梅军 校注
978-7-101-15593-8
36.00元
《周易通论》共四卷,分为83个条目,其中,卷一、卷二主要阐述上下经六十四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周易》来源、卦名、卦爻、卦象、卦义、彖辞、占辞、对卦等;卷三、卷四主要论述《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涉及河图、筮法、图象、互卦及易传的思想内涵等问题。就内容讲,这本书可以被视为当时的普及读物,李光地就曾指出:“欲读《易》者,当先看此编,内有须先知道方好读《易》的说话。”相信,该书对于今天的读者研读《周易》仍具有指导意义。此次推出的《周易通论校注》,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榕村全书》本等为校本,除对《通论》原文加以断句校勘外,对一些重要、疑难问题施以注释,从而使相关内容更为丰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