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抚平时间的褶皱

http://www.newdu.com 2024-01-04 中华书局 解放日报 作者:李 参加讨论


    
    情感是诗所承载的重要社会功能,也是能够穿越时间、留存在人们心底共通的东西。 视觉中国供图
我们相隔《唐诗三百首》成书已两百余载、距离唐诗更逾千年,时光磨洗了生活细节、改变着社会风貌,让遥远年代变得抽象和陌生。那么,如何才能跨越时间、达成通识,《〈唐诗三百首〉通识》给出的答案是——情感

■李 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清代孙洙写于《唐诗三百首》序言中的这句谚语,早已家喻户晓,而他编选的这本书也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兴陆所著的《〈唐诗三百首〉通识》是中华书局“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中的一本,从这一经典中拈出130余首诗作进行鉴赏,“内容不仅涉及其编选旨趣、艺术世界、经典化历程、遗珠之憾,还涵盖唐代精神风貌、唐诗的体裁与近体诗的格律、唐诗的域外传播等主题”。

经典总是“千人千解”,其生命力和丰富性也恰在于此。《唐诗三百首》原本只有孙洙的旁批,而自其编成后200余年来,不断有人进行补注、赏析,各种富有个性化和时代感的注本层出不穷。在这个过程中,此书被注入新意,其本来面目渐渐模糊,不少真意嵌入了时间的褶皱里。其实,“经典化”正是这样一个过程:既赋予原著以重量,又拉开了它与普通人的距离。

而撰写通识,是为抚平时间的褶皱。正如“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所秉持的理念——让经典融入身心,《〈唐诗三百首〉通识》也以此为出发点:既有对原著的概览,也有对细节的详释;既有历史性的眼光,也有情感性的解读;既还原其本来的面目,也赋予作品时代的新意。通过坚持深度和广度的有机统一,让熟悉原著之人得到不同于以往的体认,让不熟悉原著之人得以跨进门槛。

作为一部为国学经典撰写的通识,该书开篇即致力于去经典化。经典来自时间的沉淀,但“经典化”和“适用性”往往是一对矛盾,随着时间的累积,经典渐渐登上神坛,变得可望而不可即,而其内容也被盲目奉为圭臬。这也正是经典常令人敬而远之的原因。故而,本书以“唐诗蒙学的编选旨趣”为首章,于开篇便“还原”了《唐诗三百首》的本来面目:“《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启蒙读物,是孙洙晚年为家塾学童编写。”并以此为基点,结合孙洙其人的生平,通过“标举盛唐,兼顾中晚唐”“‘格调’与‘神韵’并重”“遵循‘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来精准提炼,解析《唐诗三百首》的选编旨趣和艺术偏好,深入浅出地阐明:经典也只是文学批评的一家之言,所录诗作并不一定全部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准,但经典是大浪淘沙的结果,必定留下了大量珍珠。

我们相隔《唐诗三百首》成书已两百余载、距离唐诗更逾千年,时光磨洗了生活细节、改变着社会风貌,让遥远年代变得抽象和陌生。那么,如何才能跨越时间、达成通识,《〈唐诗三百首〉通识》给出的答案是——情感。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情感是诗所承载的重要社会功能,也是能够穿越时间、留存在人们心底共通的东西。以情感为钥匙打开《唐诗三百首》,不仅能最大限度留存其原味,更能唤起共鸣。作者从抒怀序志、亲情友谊、田园山水、烽火闺情、佳偶姝丽、物候节令、咏史怀古、丝管丹青八个切面透视《唐诗三百首》的艺术世界;有引经据典,亦有生动故事,有文学比较,亦有丰富史料,对于书中蕴含的深层情感予以立体呈现,并与现代人熟悉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情感世界碰撞互通,达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时代的常识会消解,刻板印象也将由此生成。为抚平时间的褶皱,作者亦在普及常识、消除误解上下了功夫。有句话说得好:不识古韵,是永远跨不进古典诗词的真正殿堂的。格律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级知识,随着古诗词盛行的年代渐行渐远,今人对格律的陌生感阻挡了走近唐诗的脚步。故而,作者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讲解唐诗的体裁和近体诗的格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虽然此章的内容不多,但知识丰富,同时因有大量生动例证又颇具趣味性。

同时,对于围绕《唐诗三百首》“遗珠之憾”等刻板印象,作者也有所回应,就其未选录“诗鬼”李贺之诗、“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等问题加以阐析。如,李贺诗的“落选”,因《唐诗三百首》定位为“蒙学读物”,选编旨趣侧重“温柔敦厚”;既为“蒙学”,便有“应试”之意,而在孙洙的时代,科举以律诗为主,李贺擅写乐府和古诗,且诗风过于诡谲,故而,“遗珠”非憾,而是有意为之。虽为一家之言,但观点一脉相承,全书自成体系,不仅有独到见解,而且兼顾了经典的时代性和局限性,对于客观全面地认识经典,有所裨益。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人们学习古诗词的热度升温,而走近经典、阅读原文正是应有之义。相隔数百年,时间的褶皱重叠,今人面对经典,少不了知识性阻隔和理解性困难。《〈唐诗三百首〉通识》删繁就简,脉络清晰,语句清丽,丝毫没有做学术的滞重气息。阅读这本书,既有获得新知的愉悦,又有读诗之雅、赏画之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