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辽西的一个小山村里,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直到49岁那年离开土地,去一个有高楼的地方讨生活。我是2018年开始学习小小说创作的,同年在《天池小小说》第7期上发表了处女作《落幕》,算起来到今年正好五年。五年间不断地书写,百余篇作品相继发表在省级以上的报刊杂志上,有两篇作品走到了《小说选刊》上。 当时参加这场比赛的时候,我觉得,大赛规模如此之大,我能入围一个奖项就是最大的收获,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摘取金奖。 大赛获奖名单揭晓以后,葫芦岛市及辽宁省的几家媒体给予了关注,诸多文友对这篇获得金奖的作品充满了好奇,一再询问我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辽宁锦州地区的母亲河叫女儿河,古称徒河。徒河离我家三十里路远,我一直没有机会走近这条河。巧的是,我嫁到了徒河边上的一个村庄,婆家的房子后面就是徒河,但当我嫁过去的时候,徒河已经迁移到村庄北边的卧佛山后脚下了。文中关于徒河的一些细节描述,都是爱人讲给我听的。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和爱人登上卧佛山,本意是去看新修复的寺庙。到了山上以后,山下传来的流水声吸引了我。当时正是黄昏时分,西天铺满了红色的晚霞,染红了流动的徒河水,视觉上特别美,特别壮观,让人为之动容。我眺望一下远处,看见一条泛白的路上走着一大一小两个人,他们在我的视线里渐行渐远,直至消失。 红色的河水,一条泛白的路,一大一小两个渐行渐远的人,那个画面极具感染力与想象力,它长久地存放在我的记忆里,十几年后,成就了这篇金奖作品。 两千字不到的小说作品,经过时间的烘焙和沉淀,凝聚了母亲河的灵魂和深刻的内涵。书写它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感恩。我感恩母亲河给我的一次馈赠,感恩这次全球性的文学大赛给了我的母亲河一次展示的机会,感恩母亲河之光,照亮了我的文学之路! 能够在五千多名参赛者中获得唯一的金奖,我是幸运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任重而道远。这个金奖是鼓励,是动力,也是压力,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在小小说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而发奋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