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钟法权以冷静的笔触努力书写英雄主义精神的内涵,探寻平凡者不平凡的精神力量,触动了广大读者的内心世界。继《张富清传》《重生》等作品后,他新近又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硝烟中的号角——百战英雄王占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硝烟中的号角》),写出了一名百战英雄的传奇人生,写出了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革命信仰。 在《硝烟中的号角》中,钟法权通过对王占山艰难曲折成长经历的深入挖掘与表现,展现了他从小就心怀梦想、渴望加入部队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以及成为百战英雄的人生历程,立体地记录了王占山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宣扬了主人公敢打必胜的英雄主义精神与情怀。 作家截取人物不同年代的生活片段,生动记录英雄浴血战斗的历史往事,让作品更富于画面感。这种抓取一个事件、一段往事的场景叙写,不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富立体。当儿童团长时,“王占山就是红心一颗,不怕吃苦受罚,不怕日伪军进庄‘扫荡’自己掉脑袋,有一股敢做敢当的血性劲儿”。当排长时,“王占山就带着预备队队员冲了上去,直接与敌人拼上了刺刀”。成为副师长时,他“带着四八四团一直在前面打冲锋”。一个个或细微或宏观的片段描写,连贯起来就是一个凡人也可以成为英雄的真实范例。一次次奋勇前行,让王占山戎马一生的征战岁月像一部厚重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展示了革命军人的“战士之爱、共产党人之爱”。 钟法权在选题时的用意非常明显,选择王占山这个百战英雄作为自己细致刻画的人物形象,为的是要洞察英雄“参加了驱日寇、打江山、保家国,而身经百战不死”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主人公离休之后仍然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几十年乐此不疲,持久地担任安阳市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这样的精神特质,使得王占山先后“四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建党100周年时,王占山被授予“七一勋章”,92岁高龄的他“努力地伸直手臂,精神抖擞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敬了一个军礼”。这又是个难忘的场景,对于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战斗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这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尤其通过对王占山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他奋勇杀敌的英雄本色。钟法权采用多线并进的叙事方法,营造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展现出人物的成长环境与成长过程,也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弘扬了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硝烟中的号角》中,那把闪烁着青铜光泽的军号被作家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视为精神力量的象征。虽说出现次数不多,但“号声就是命令,就是前进”时刻强化着主人公的精神情怀。一方面,它作为冲锋的号声不断地提振士气,表现出王占山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义无反顾;另一方面,它作为方向的指引不断地凝聚军魂,表达了王占山在革命道路上的坚定不移。 军号声,也象征着王占山渴望战斗的心声。作为战火硝烟中的一个亮点,军号实际上也是暗藏的故事线索,引领读者了解王占山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军号闪烁着时光的记忆,也承载着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但将战争中的现实和理想、生存与死亡的冲突刻画出来,也展现出百战英雄王占山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阅读《硝烟中的号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被生动的故事和其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打动。英雄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一曲与时代命运相连的英雄赞歌,铸就起一座时代精神下的初心丰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