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文学轻骑兵的“尖刀班” ——漫谈军事题材短篇报告文学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22-11-22 解放军报 丁晓平 参加讨论

    军旅报告文学作家是报告文学队伍的重要力量,军事报告文学也是军事文学的一块高地。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一代又一代军旅作家、军事记者,在军事题材报告文学事业中接力奋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促进了军事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官兵的文化生活。近年来,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蔚然成风,逐渐成为军旅作家、军事记者创作的重要阵地,也为广大读者所青睐。因此,如何提高军事题材短篇报告文学的质量、更好发挥报告文学“轻骑兵”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
    
    短篇报告文学因其创作的短、平、快,多属于报章型报告文学,主要呈现于报纸副刊。它有时以散文的面貌出现或与其重叠,导致人们在其文体的界定上有些模糊。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是以“战地通讯”的形式出现的。我认为,短篇报告文学是特别形象、典型地体现文学“轻骑兵”特征的一种文体。它充分发挥了报告文学快速反应、及时表达、客观真实的文体特点,具有时效性、战斗性和可读性。
    短篇报告文学,如何克服篇幅含量与深度之间的矛盾?文章的篇幅与内容深度之间,看似是一对矛盾,其实并不尽然。
    对任何文字来说,衡量其思想的深度,篇幅从来不是主要指标,报告文学亦然。短篇作品的深度,靠的是作家的心力、脑力、笔力。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思想力的作家,表现在文字上就是要有历史感、纵深感、有穿透力、有家国情怀,富有哲学的韵味,读来能够让人产生想象或联想,给人以启迪。
    创作中,作者需要把握题材与体裁的关系,说通俗一点就是“有什么菜,做什么饭”。决定作品深度的,最终要看作者的采访深入不深入,写作能不能抓住人物、事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作者用情、用力和用心程度。
    
    军事题材短篇报告文学因能够直接、快捷、积极地面对和反映现实,且比新闻更加立体、全面、富有深度地反映当下军人的精神面貌,因而具有广阔的创作空间。作为强军兴军伟大实践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军旅作家、军事记者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笔写出新时代广大官兵的强军风采。这就要求军旅作家、军事记者必须增强“四力”,到基层去、到官兵中去、到实践中去。
    短篇报告文学是文学轻骑兵的“尖刀班”,更有条件、机会和办法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背景下,对人民军队在强军征程上的崭新实践给予大力描绘。从事短篇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记者,应当更加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积极描写军营的人和事,既不回避现实矛盾,也不掩盖个别让人忧心的弊端,从而实现礼赞、剖析、思考、批评的融通;更要勇于、善于倾听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作出科学理性和富于启发性的判断,展现报告文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使作品具有更为广阔的时代意涵;应当积极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作出及时、科学、准确的诠释,把更多有锐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对报告文学来说,不断丰富和提高它的文学性,是其区别于新闻通讯的重要课题。短篇报告文学如何体现自身的文学性,我认为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叙事,二是结构。文学性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引经据典,也不是搬运大量的形容词,更不是胡编乱造和猎奇。短篇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首先表现在作者叙事方式的运用上,也就是如何通过叙事让文学的修辞和描写的方法在事件的发展过程、场景再现,以及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较好发挥。叙事方式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的转换、倒叙插叙的转换、人称的转换等,灵活机动,随势而为,不一而足。语言是文学的花朵,也是作家文字表达的基本功。军事题材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者要善于使用官兵看得懂的语言,用具象化、大众化、故事化的语言,用富于形象性、想象力和饱含情感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大胆借鉴吸收诗歌、散文、小说的语言艺术来丰富和发展报告文学的语言。
    其次是文章的结构,也就是叙述的逻辑、技巧,这要求作者在充分采访和素材积累之后,画好蓝图、做好布局,想好文章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既有高低起伏又有峰回路转,既有一马平川又有登高望远,既有浪漫情怀又有适度理性,从而展现文字之外的丰富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创作者要运用逻辑的魅力,增强作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正如毛主席所说,“必须注意各种词语的逻辑界限和整篇文章的条理”,文章“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这就要求作家需有较高的驾驭题材能力,既要善于调查研究又要善于辩证分析,既要有张有弛又要有聚有散,在充分彰显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过程中凸显文学之美。
    新时代的强军事业,为军旅作家、军事记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尽心、尽力、尽情地拿起笔来,用优秀的作品讴歌伟大时代、礼赞强军事业、抒发官兵情怀,为奋进在强军新征程上的人民子弟兵擂鼓助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