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小诗经》:校园生活的风雅颂

http://www.newdu.com 2022-11-18 中国作家网 翟晓菲 参加讨论

    《小诗经》是学院派作家阿袁聚焦“青椒”即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生活情感境遇的长篇新作。作品通过主人公季尧,诗性地展现了曾经月白风清的象牙塔在当下物质化的社会环境中的世俗烟火与世故人情。这是一部具有知识情怀与文人风骨的高校知识分子精神画传与生活画卷,也是一部将高居云端的精神生活与隐于尘烟的世俗光景缠绕并生的“小诗经”。
    大学校园在传统想象中多是高不可及的象牙塔或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是理想符号和人文精神的象征。然而,现实的高校教师既需守师道尊严,也要食人间烟火,在现代教研背后其实也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世俗天地。《小诗经》以日常生活的俗与雅呈现大学校园的世俗姿态,以理想主义的坚守与败退道出知识分子的百般滋味。不论是附庸风雅的杜校长还是庸俗钻营的尚主任,抑或是奇形怪状的教师和形形色色的学生,不论是课堂上师生互动还是日常的行政管理,特别是大学叙事中常见的丑闻、内讧、出走、倾轧,现实生活中夫妻间的角色失衡、朋友间的嫉妒算计以及同事间的明争暗斗,都在阿袁典丽精工的笔下流淌,敞现出校园的丰富,照亮了生活的幽微。而季尧则是这种畸形的高校生态的“异类”,也寄寓着作家理想的文化品格。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视知识传授高于自我生命,视坐而论道高于著述获利,这是真正称职的老师。但是这种师道信仰在如今的大学中凤毛麟角,更多的教师如何况、鲍小白之流,汲汲营营于发论文拿课题,将“学术的裙带”系得妖娆多姿,并深谙修辞之道,即使有所臧否也是不动声色的春秋笔法,这样的世故圆融才能在高校体制中左右逢源。季尧热爱教学却对获取学术名利不屑为之,对“青椒”们转辗反侧的职称问题一贯的漫不经心,而是身体力行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将勃发与激越视为“恰同学少年”的应有基调,让一潭静水的世俗日常颤动起潋滟波光。只因不愿辜负夏日傍晚的光阴,便与学生们畅聊漫谈,从而成就了闻名校园的露台读书会。读书会上或各抒己见天马行空,不同思想的交锋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或对月清唱遥思渺渺,师生清谈洋溢着一种美学灵性,与孔子的“暮春者”遥相辉映。自由自在的学术沙龙映照出季尧对教育知识和世俗烟火的缱绻深情,也传达出作家对充溢着人文气息与古典情怀的校园生活的心之向往。
    明代邹迪光曾言:“乃公不独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而又能以秋霜自洁,寒月自照。”一如季尧的春风化雨与清高浪漫。面对功利世俗的社会现实对大学校园的影响与侵染,不同于何况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随波逐流,季尧对这种实用主义持有清醒的警惕和深刻的批判,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植物,就在于对外部环境的不屈从不认同,具有反抗甚至反动的溯洄精神,即使道阻且长,仍要溯洄从之。不依附权势,不俯仰时俗,葆有理想主义和书生意气,成为季尧一以贯之的人生愿景。当系主任欲将读书会从高雅纯粹的学术沙龙作为追逐名利的敲门砖,而包装升级成学院的一项正常教学活动,并计划邀请校长参加时,即使得知可能以此会获得嘉奖且能为职称评定加分时,季尧仍然停办了读书会,直接表达出君子不器的清高风骨。因再三“不识好歹”的拒绝一再开罪领导,季尧在后来“非升即走”的政策下被迫离开学校。季尧以不合时宜的“不往”,在犬儒遍布、礼崩乐坏的象牙塔里,承载起高校知识分子追求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的道统精神。
    “坐在厨房看书”是季尧对理想爱人的期待,也隐喻着其对理想生活的期待,烟火漫卷的日常中须有书香浮动,是世俗与文雅的琴瑟和鸣。周围的“青椒”们奉行空间至上主义,为了房子,“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走进婚姻不是源于爱情而是基于现实需求,更多的是出于功利的考量。季尧与香奈喜两情相悦,诠释的是那种内敛的、沉静的、庄重的东方式爱情,对于“陋巷”般的青椒园生活,别人都有一种“逝将去汝”的决心和指望,但两人却有一种“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欢愉和适宜。既有柴米油盐、一饮一啄的世俗光景,亦不乏烹茶赌书、诗书唱和的高雅意趣,两人志同道合又含情脉脉,深情绵邈而又含蓄内敛,在世俗实利的现代生活中体味着这份古典纯粹的爱情。
    小说以饱含暖意与温情的浪漫畅想收笔,展现了一幅世俗烟火与琴心雅韵相契相合的知识乌托邦盛景。季尧来到庐山脚下一所二本院校,与高山流水的朋友和爱人诗意地栖居在“几介居”。但这些因“非升即走”而“落魄”的英才没有选择高蹈复古、枕石漱流的隐逸生活,而是仍旧孜孜于春诵夏弦与箪食瓢饮,他们既是精神启蒙者也是尘世生活家,怀揣着“创造一种理想的教育,一种理想的生活”的宏愿,保持着世俗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流露出对教育和生活的由衷眷恋。小说虽无直言批判与反思,却能读到阿袁对现状的无能为力与对生活的理想情怀,以此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图景探索可行之道,也是作家“对教育以及‘青椒’们面临的困境所作的一种可能性思考和诗意想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