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在洛杉矶等一场雨》:让文字的精灵在纸上起舞

http://www.newdu.com 2022-11-18 北京晚报 白春 参加讨论

    记者的敏锐加上外交官的灵悟,搅和在一起就成了女作家淡巴菰的底色;把这种本已不凡的底色,涂抹到洛杉矶的天地之间,便成就了这本不薄不厚的新书《在洛杉矶等一场雨》。
    这是淡巴菰第三本有关洛杉矶生活的集子。对她的这套《洛杉矶三部曲》,真是很难从文体上定性,它是散文还是小说还是新闻纪实?都像,又都不是。作家的个人风格往往就是在这类“四不像”文体夹缝中,萌生并渐次形成的。近几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连续颁给几位以纪实文学甚至自传体文本为主的女性作家,可以预见的是,这必然会带起一股新的文学潮流。我相信,淡巴菰的这个“洛杉矶系列”,恰是顺应这股文学新潮应运而生的,就其个人风格的形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淡巴菰的这本书,延续着前两本的风格,不紧不慢,散散淡淡,所写的都是她在洛杉矶这座美国加州名城的个人琐细,除去第二本涉及新冠疫情略具主题和事件性之外,其他两本都是以一个中国人在这个异邦城市里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交友游历乃至逐渐融入当地各个文化圈的内容为主。这本“等雨”显得更加悠然闲逸:一会儿打理自家的花园,一会儿去购买心爱的植物,一会儿去跳蚤市场淘宝,一会儿与朋友自驾出行,一会儿参加邻里自组的保龄球队,一会儿结伴去列车上寻觅“神秘杀手”……没有一件是“重大事件”,更没有所谓“宏大叙事”。然而,恰恰是这些生活琐事,说得高级一点,是这些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交往和碰撞,打开了一扇扇透视东西方文化异同的格子窗,让这些原本遥远的、与我们多少有些陌生的人和事,以及与我们迥然有别的思维方式、文化视角、价值观念等等,悄无声息地铺展在纸面上,吸引着你,从起初的看看热闹,慢慢地被带入作者所描绘所营造的异态场景,让你跟着她兴奋和忧郁,思念和惆怅,诧异和叹息,欣慰和悲伤……于是,你被作者“沉浸”了。
    一直觉得,淡巴菰手里似乎有一根驱遣文字的魔法棒,而这根魔法棒在舞动中,一路播撒着文字的精灵。那些文字,那些字眼,那些音节以及时不时蹦出来的英文单词,都好像随着她的叙事节奏而排列组合,变换队形,你说她说,看眼前与忆往昔……譬如,那篇《在时间的沙尘中起舞》,借着一次自驾旅行,去了好几处有名或无名的地方。她说,她想去“园林、教堂、公园,一切老的东西”,结果,这一路走一路写,老公园看了,老公馆看了,百岁老妇人创建的“露丝·班克罗夫特多肉花园”看了,号称鬼宅的“温切斯特神秘屋”也看了……但是,这篇散文是游记吗?是,又不是。因为作者的着力点根本就不在描摹景色上。她写的是各色人物在这些场景中的生活情态,是作者的目光所见和内心所感。而她花费笔墨最多、用情最深的,却是两位百岁老妇人,一个并没见过面,是听导游和周围知情者转述的;另一位是见过面的,而且不止一次。透过作者的摇曳文笔,我们如同随着他们进入美国的养老院“偷窥”了一回,又好像跟着游人到“神秘屋”惊魂了一回,随即,作者又带着读者感叹了一回——那是在她告别已经不太认人的98岁老妇人,打道回府的时候,她写道:“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过是一时一刻都在等待上帝召唤的Elsie(老妇人名字),没有可圈可点的佳作奖杯,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活法,无惊无惧,走完或长或短的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因为,最终,每个人,连带他留下的那点印迹,都不过是时间的尘埃。”读到这里,散散淡淡的文字背后,不禁浸透出一缕缕人生的沉重,引人深思生命的真谛,而不只是一声叹息!
    按理说,记者和外交官,在电视里常常是对立的两极:从央视乃至各国的电视里,常见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与外交部发言人总是微笑着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各不相让。而在淡巴菰身上,却把这两种身份“融合为一”,秘诀何在?我猜想,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种身份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沟通”和“善解人意”——有了这“两善”,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如“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我从这本书中,真切地看到了淡巴菰在沟通方面的特殊才能,无论你是宗教传道者,还是赌场的坐庄者;是素不相识的新移民,还是偶然相遇的同行者,甚至跳蚤市场上的摊主们……举凡她遇到的各色人等,只要她想与之交谈,总能及锋而试,迎刃而解。这固然是当记者的本领,而当外交官同样需要这种本领。而且她与不同人物的交谈,总是那么得体,那么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拿捏的分寸也恰到好处。我甚至想,要是拿这本书给在读的新闻专业学生们,作为采访课的活教材,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是亲见过淡巴菰作为一个好记者的本事的。若干年前,她曾在我所供职的报社里,办起一个“情感倾诉”专版,很快就把这座新兴城市的痴男怨女们全都搅动起来,一时间,编辑部电话此起彼伏,来信纷至沓来;后来,她又转战京城,在另一家并非主流的报纸上,办起一个与北京文艺界大咖们对话的栏目,很快又办得风生水起,各路名宿新锐,皆以与她对话一番为幸事,一时风光无两。此后,她远赴洛杉矶,华丽转身变成驻洛城领事馆的外交官,那一定又是一番新的人生精彩……我相信,没有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历练,没有她耐住寂寞,长期在中西方文化的融汇中慧心沉吟,诗意修炼,她的那支五彩纷呈的彩笔,断不会如此轻盈如此灵动,她的文字也不会如精灵一般在纸上跳舞。这一切,既是上天对她的眷顾,更是她勤奋多思收获的果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