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黑铁:我是谁

http://www.newdu.com 2022-10-20 《长城》 黑铁 参加讨论

    我想先聊一个人。
    这人我不是很熟,却总也忘不了,那是我中学时一个同学他爸。我跟他爸没说过话,只见过几次。那时候有晚自习,放学晚,有些家长会来接孩子,他爸是其中之一。放学铃声响起,我们推着五颜六色的山地车涌出校门。校园里路旁的白色灯球一直延伸到大门的水泥柱上,灯光漫溢出门前的一小片区域,再往外则是半明半昧。厂区公共设施维护得不好,路灯总是被人打破,余下的也都亮不起来。在大门对面的树影下,立着辆28加重自行车,他爸站在旁边,身穿橄榄绿制服,帽檐下烟头的火光暗了又亮,也不跟人闲聊,眼睛永远钉在校门口。同学和他爸说些什么,声音小,也就一两句,然后他爸碾灭烟头,父子俩上车回家,不并排骑,他爸永远都跟在后面。
    彼时厂区孤悬北郊,自成一体,治安由厂保卫科负责,警察和红绿灯、麦当劳以及购物中心一样,在厂区都是稀罕物。他爸古怪的行为,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大家都是厂里子弟,彼此知根知底,你知道我妈是二车间质检的,我知道你爸是一车间下料的,唯独对他爸,都猜不出是什么来历。
    后来拐弯抹角地听人说起,他爸是狱警。
    于是我们觉得一切都说得通了。
    再后来,毕业,上班,朝九晚五,又去学着写剧本。我学会一个词,叫例证性动作,大概意思是,用抽象动作揭示人物个性特征和行为特点。这个词在同学他爸身上得到印证,貌似合理,可后来我觉得,这个概念有点本末倒置。在生活中,恰恰是人的个性和行为被动作所塑造,而这动作,大多是在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互动中发生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样被塑造出来的人还是他自己吗?爱是真正的爱吗?恨是真正的恨吗?怜悯是真正的怜悯吗?愤怒是真正的愤怒吗?这一切是发自本心,还是一种不自觉展示的表演?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也有人会跟着追问一句,我是谁,何以为此?只追问还不够,他们又要试图挣脱被强加、被塑造、被习得的一切。有人要摆脱眼前的苟且,奔向诗与远方;有人隐姓埋名,生活在某个陌生的城市。
    《众山小》程宁和《里仁居》钟宁也是如此,在意识到人生的无意义后,从熟识的生活中出走,却走入了另一种无意义。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追问,我是谁。他们问过了,他们努力了,他们失败了。
    相对而言,从未感觉异样,也从不追问什么的人们,可能是幸福的,也将永远幸福下去。
    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虽然意识到了问题,但依然会继续着既往的生活,只是会不时停下来,打量曾经熟悉的人和事,在感慨许多年来自己习焉不察之余,将这些寻常中的不寻常分门别类,小心收藏,一俟夜深人静之时,再将它们一一陈列在灯光下,重新拼凑出一个全新的世界,造就这个世界的是词句、人物与叙事。他们尝试着在其中完成人格构建,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我自认是其中一员。
    可追问并未因此停止,因为貌似清晰的答案在写作中又变得模糊起来。当写完某个小说的最后一个字符,我忽然发现另有个人出现了,他熟悉而陌生,熟悉那部分来自我,陌生那部分也是,那是我不经意间在文学世界里展现的样子。我不觉汗毛倒竖,生怕他会开口,问出那个冰冷的问题:
    我是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