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挖出他们灵魂中的火。挖出他们所有的软弱。挖出他们的羞耻。挖出他们的疯狂。挖出他们的绝望。挖出他们的勇敢。挖出他们的希望。 世界打翻了。他们眼中的景象是颠倒的。他们必须选择,死与耻辱一步之遥。 他用头撞墙。巨大的墙,铜墙铁壁的墙。南墙的墙。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他们在废墟上奔跑,炸弹像从天空倾倒下来的洋芋。 医院是疯的。奄奄一息的人在歌唱。思乡的曲子催人泪下。 女人比男人多一重耻辱。多一重死亡。 黑暗中,炮火下,新生命也在诞生…… 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部小说。它在计划之外。它强劲地要求诞生。它自己从黑暗的产道里滑出。 无论就时间还是空间而言,这头小兽与我都显得遥远,但它却一头拱进我怀中,不肯离去。这种神秘的缘分无法解释。 它呈现的比我想说的更多。 人物,那些人物!方渡、寸绍锡、张问德、瞿莹莹、方晴雪、刀刀、刀铃子、刘满仓,等等,用尽力气撕开黑暗幕布钻出来,仿佛在缺氧的环境中待得太久,要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他们一出场就具有强烈的自我意志,倔强地往前走,任性地选择道路。顺逆、成败、善恶、生死、荣辱……锤击他们,锻造他们。哦,成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吧! 他们,用行动写下自己的故事,在苍茫大地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有朋友说,这个小说的突出特点是,就连那些次要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 我说,每个人物都是一个活的生命,不是布偶。 “死亡的悲剧在于它将生命变成命运,而且在它的基础上任何事物都得不到补偿。”马尔罗如是说。 那么战争的悲剧呢?它将生命变成了无。可是,“无”中并非空无一物,有尊严的拯救,有道义的坚守,有家国情怀的弘扬,有对死亡的蔑视。 书的秘密心脏,在书的胸腔中。在那最重要的位置,铿锵地跳动着《答田岛书》这篇雄文。战,有武战,有文战。腾冲之战,武战全歼日军,国人皆知。文战也胜得痛快淋漓,不能不宣扬。张问德此文,抗战时即风行大江南北,国人争相传诵。如今,和平年代,读此文仍然痛快淋漓,十分提气,可以浮一大白。 此书中,我最为服膺的人物就是张问德。在他身上,中华民族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那种抵御外侮舍我其谁的气概,那种赴汤蹈火一往无前的勇气,那种不屈不挠任劳任怨的坚韧,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那种光明磊落义正词严的浩然正气,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重要的事说三遍。此书中,《答田岛书》就说了三遍,两个通俗版本,一个典雅版本。通俗版本,或曰口语版本,活泼,直接,可博人一笑。典雅版本,可以传诵,可以收入各种选本。 有时,我想,我写这本书,大概就是为了传播张问德的《答田岛书》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会非常高兴。 这是一本关于选择的书。每个人都在做人生的选择题。这些选择都极其重要,极其艰难,要承担的责任也十分沉重。比如方渡,先是要在已知危险和未知危险之间做出选择,之后,又要在屈辱和死亡之间做出选择。方晴雪要在贞节和丈夫的性命之间做出选择。寸绍锡要在恩情与爱情之间做出选择。瞿莹莹要在放弃父亲与牺牲自己之间做出选择。就连只露了一面的人物魏学仁也要在一线生机和有尊严地死去之间做出选择。人,一生难免要做出许许多多选择,可是关键时候的一两个选择将定义你是怎样一个人。 说说插入的一章。没有这一章,这本书也是完整的。也就是说,读者跳过这一章不会影响对整个故事和人物的理解。可有了这一章,瞧,这本书完全不一样了。它打破了某种东西。它屹立在均衡故事之上。突兀,嶙峋,一柱擎天。它是战争的一斑。窥一斑可知全豹。 这是一部关于记忆的书。那些确定的和不确定的记忆,经过岁月的发酵和勾兑,变得辛辣醇厚,成为液体火焰,一杯烈酒。记忆从来都是主观性的,是有选择的,也是会变形的。在记忆中,最大的变形是时间。记忆中的时间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物理时间迥然不同。是非线性的。更像是水流中的踏石,只有部分显现。有的记忆如一滴墨在水中洇开,不断扩大。有的记忆如黑洞,不发出一点光。更多的记忆,则如烟一般飘散在时光中,了无痕迹。本书中兄妹俩的记忆如同一个事物的正反面,是那样不同。“事实”看起来摇摇晃晃,可是在运动中保持了平衡,没有倒下。所以,何为真实,何为虚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强烈的生命体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