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黄咏梅 《小姐妹》 人间多热闹,人心多寂寥,烟火气是生活废墟旁的篝火,照亮生活的境况,也照亮人忧郁的脸庞,但火光跃动间,人们还是会随之起舞,唱起欢快的歌谣。黄咏梅的小说集《小姐妹》即以这份烟火气为底色,触及社会小人物,当平凡的命运在生活的巨兽面前被无情击落在孤独的深渊,而每一层梦呓般的粉饰,竭力的奔跑,都是他们在逃离过程中,微笑的试探与挣扎。有人活成了鲜明的旗帜,有人陨灭在青春的尽头,也有人在追赶中逐渐游刃有余,他们从来仰视生活的重压,承受命运的玩弄,但这些平凡的命运最终交织成不屈的灵魂,他们的不屈是温柔的,妥协的,无奈的,让所有的逃离和挣扎蒙上了一层宿命般的悲剧色彩。但如同柔软的水波亦能抚摸坚硬的礁石,作者用包容悲悯的态度拥抱生活的刺,让被刺伤的疼痛转化为眼泪,再度融进柔软的水波之中。人在命运面前无法逃离的渺小感令人窒息,但作者如水波一般的细腻笔触又似乎有“以柔克刚”的力量。 一 人的情绪对环境是有感染力的,人所见、所闻、所亲的事物,尤其是生命机体,在主体情绪的渲染下,也会呈现出情绪的映照状态,从而形成道具隐喻的作用,让人抽象的情绪通过参照物的相互映照,而向读者迸发出更加形象、深厚的情绪波动。在黄咏梅的短篇小说集中,小说《睡莲失眠》《跑风》以及《证据》中的主人公都有相应的参照物对其情绪及生活状态进行映照和隐喻。小说《睡莲失眠》中的许戈和睡莲,两者在小说所展现的空间内都出现了“失眠”的状况,许戈在丈夫出轨离婚、母亲去世、膝下又无子的情况下陷入情感的空虚和无尽的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许戈在生日上的“掩耳盗铃”似乎也无济于事,她无法刻意去忽视那些她人生中已经缺失的和正在流失的东西,而对楼那个丈夫意外去世的女人所经历的,似乎就是自己曾经受过的创伤,但她无法给予女人更多的安慰。迷茫中的女人更显得孤独无助,那朵“失眠”的睡莲却陷入了诡异的长眠,紧紧收拢的花瓣好像在紧握着孤独的秘密,许戈等待着睡莲的重新张开,一如她等待时间抚平她孤独的伤口。 在小说《跑风》中,主人公高茉莉与她的布偶猫雪儿的映照关系则显得更为贯通和鲜明。从大城市回到农村老家的高茉莉对于家人来说就是一只漂亮昂贵的布偶猫,身上散发着颇有几分距离感的吸引力,在若即若离间完成对人和猫的试探与观赏。布偶猫意料之外“出逃”至小土山的情节则贴合高茉莉小时候的经历,以及她从小农村到大城市的心路历程,小土山于布偶猫而言,就如同大上海于高茉莉的巨大、陌生与迷茫。人和猫都等待着救援,这救援来自于自己最熟悉的情感,而高茉莉只身一人在大城市的选择,又让这一情感的救赎鞭长莫及,这是属于高茉莉的孤独与无奈,返回上海后,高茉莉因失眠服下了之前为缓解布偶猫长途中不适而准备的一粒安眠药,其实,需要缓解痛苦的,只是游子高茉莉而已。 小说《证据》则以鱼缸里唯一的蓝鲨来隐喻主人公沈笛。艺校出身的沈笛美丽如蓝鲨,其余28条发财鱼像世俗生活的名利拥挤地抢占蓝鲨的生存空间,沈笛感受到蓝鲨的孤独,害怕它会从小孔逃走,天真地以为它只是因为缺少同伴。蓝鲨在鱼缸中的消失一直到小说结尾都未能解开,但不论是被其他鱼吃掉还是从小孔逃走,蓝鲨的结局似乎都不容乐观,仿佛在警告抗争的代价是何等惨重,但蓝鲨消失后,沈笛也似乎在迷失自我的婚姻爱情中找到了一点点方向。 孤独是黄咏梅的小说集《小姐妹》中人物普遍共通的心理困境,应证了作者在对小人物人群平凡命运的交织网中采撷共通点,让人性深处的共通情感及命运波折得以在文字中安放。《睡莲失眠》中中年离异妇女在精神上无所依靠的孤独,《跑风》中阶层隔阂下游子的孤独,《证据》中婚姻爱情里不安的孤独,《小姨》中独树一帜的孤独,《表弟》中在现实无所适从的孤独,这些都集中于个体的孤独,而在小说《小姐妹》中,则体现为“人生难得一知己”的孤独。两个老太太身处于闹市之中,却没从人群及子女中感觉到陪伴,只有彼此在身边时才感觉到心灵的充实,她们互相搀扶,互为过往岁月的见证,同样都经历过现实生活中的浮沉。 黄咏梅的短篇小说集《小姐妹》收录了七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孤独都各有姿态。人生无常,百味杂陈,孤独的心理困境冲击现代人群的精神世界,犹如水波的包裹将人陷入无形的柔软之中,在窒息的折磨中体验溺水般的无力感,而其中也有人选择直面孤独,并与之抗争,变成那沉浸自己的水,去抚摸把自己绊倒的礁石。小说集《小姐妹》所要传达的,正是在“苦日子”中仍旧勇敢探索,微笑面对的精神,以柔克刚,适应生活,与生活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 二 虽然孤独是小说集《小姐妹》中人物普遍的心理困境,但共通的情绪下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人物性格的鲜明塑造,则将孤独通过人物性格表达出更为鲜活的力量,将心理困境外化为人物性格,再经过人物的行动展现出来,将现代社会下人们孤独的困境表现得更加形象可观。 小说《小姨》和《表弟》以“我”的视角来描写这两个性格极为凸显的人物,以怀抱悲悯的态度来描写小说中人物在生活苦海中的挣扎,与在孤独边缘的徘徊。他们的生命像点燃的火焰,不屈地燃烧成生人勿近的模样,他们内烧的生命热情展现在外在行为,则带有夸张的、盲目的、偏执的、不为人所理解的怪异,他们通过怪异来尽力拉扯自己深陷泥沼的心灵。但泥沼之所以为泥沼,就意味着越是挣扎,越是下陷。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悲剧给人造成的审美感受具有陶冶人心灵的效果。”其中的“陶冶”放置在当今的语境中,即是“共鸣”。悲剧能引发广泛的共鸣,《小姨》和《表弟》的悲剧在夸张怪异的人物行为背后,却紧扎现实生活的根。夸张和怪异让人惊奇,但并非不可能,这无疑放大了人物性格中孤独与抗争,也加重了生活给予他们的痛苦。小说结尾处,小姨化身成了《自由引导人民》那个战场上举着旗子指挥人们的女人,表弟不堪重负纵身一跃,在青春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被滑稽的小丑一般的小姨吓哭,而表弟则带着孤独的屈辱死去,他无所适从的孤独在青春期逆反幼稚的外壳下始终不被人所理解。小说的结尾以悲剧收场,但那些疯狂、无为的身份背后,是长久以来对生活的猛烈抗争,和对孤独的默默排解。 小姨的伤痛在脱衣的那一刻在每一个毛孔绽放,世俗只看见她两只干瘦的乳房,但背后却是汹涌的抗争精神,和破釜沉舟的倔强决心。小姨在坚持正义和尊严的道路上,把自己活成了一面旗帜,在悲剧性的命运中跳脱出倔强的火花,犹如黑暗之中希望的曙光,永不屈服,永远渴望。 表弟则与小姨的抗争不同,他几乎算是在家庭的溺爱和外界的欺侮中成长,矛盾的环境让他在隐忍和冲动两个极端横跳,隐忍是成熟的无奈,而冲动又是幼稚的魔鬼。表弟在现实生活带给他的两极挤压下逃入游戏世界,在虚构中感受那些看似脱离日常平淡的,伟大深沉的情感建构,也在其中获得现实中难得的尊严。他在游戏世界中是叱咤风云的雷克萨,但屏幕外的现实,他只是一条被拉长的单影,外人眼里的网瘾少年,而他沉迷网络寻求救赎,却恰恰被网络的暴力压垮了最后一份尊严,他的归处似乎从来不是现实。 三 亲情犹如人情感世界的天赋技能,具有无从逃避,又无可选择的宿命感。命中注定的机缘让亲情成为大多数人孤独时不可割舍的羁绊,但黄咏梅小说集《小姐妹》中所描写的亲情,是血缘之间亲密的慰藉,也是岁月和成长推移中无奈的疏离,在亲密与疏离之间,人们努力在权衡中抓住救赎孤独的稻草。小说《跑风》中,随着个体成长的轨迹不同,而在血缘亲情上形成了阶层等级的隔阂,城乡之间的代际就是其中一种。高茉莉带回来的一只布偶猫,可以让村里人像过年一般争相过来观赏,而高茉莉如果没有去大城市,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哈尔的移动城堡》,一如高家人不会知道高茉莉还有个名字叫玛丽。 小说中非人物对白、独白部分,都一直将高茉莉称为玛丽,与村里人口中一声声的“高茉莉”形成鲜明的对比。高茉莉没有对家里人说起自己在城里的称呼,就像她不敢说买布偶猫花的价钱一样,因为一旦解释起来,都是没有必要,且让对方难以理解的无效沟通,而当家人交流中出现“没有必要”的选择和“难以理解”的结果时,隔阂便就此产生。但作者在小说《跑风》中的着意点并不在于强调所谓的代沟,而是展现出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面对与亲情集体所产生的无法避免的疏离时,人应该怎么做?小说《跑风》把解决之道融入了世俗的人情世故之中,围着火炉的闲聊,一起吃顿团圆饭,喝上几杯酒,或者打上几圈麻将,兄弟姐妹几个每年打麻将都要赢走高茉莉一些钱,而母亲的突然帮扶让高茉莉在这一年的麻将桌上接连跑风好几圈,几番耍赖调笑之间,这笔账也又莫名地赖掉了,大家还是一团和气。其实高茉莉就算输钱也认,家里会为了等她回家推迟了一天的年夜饭,下厨房等活也不用她帮忙,而她作为家中经济条件最好的一员,那些对家里人物质上的帮扶,不也就是从打麻将上一点点给出去的吗?亲情融入人情世故之中,大家都自觉地变化着,心知肚明地维系着社会地位不太平等的家庭关系。而母亲帮着高茉莉在麻将桌上跑风,也是在人情世故的形式上,尽力回归以前更为纯粹的亲情,让女儿在回家时排除大城市世俗纷争的烦恼,更真切地感受家庭的温暖。正如作者在小说集中对物质需求的回避和对精神满足的重视,小说《跑风》中母亲送给高茉莉的“跑风”,也是排除亲情关系中物质层面的救济索取,弱化那些约定俗成的“交易法则”,而深入亲情内核的心灵温暖中,为高茉莉的孤独送上亲密的慰藉,也通过亲情的深入慰藉,引出高茉莉孤独心境的逐渐吐露,更衬出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心理上的普遍孤独。 小说《父亲的后视镜》中,父亲的后视镜里是他见过的风景,经历过的印记。长途运输的路上,他以前方为目标,与时间赛跑,在驾驶室的长时间独处中也生出孤独的种子,他知道自己的后视镜中装着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于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替孩子们记录下沿途的风光,孩子们想象自己坐在父亲的副驾驶一同经历长时间的旅途,正如父亲在将美景收录眼底之时想要回家与家人分享的喜悦与满足。年轻时,父亲总在路上,他总是一个人前进,看着周围的所有事物在向后退去,自己颇有孑然一身向前的孤独感。缺失感在绝对的运动中油然而生,但对孩子们的爱让他在前行中偶尔驻足,片刻的相对静止是他孤独旅途中的分享瞬间,他停下脚步,在匆匆的岁月中采撷美好,似乎在不同时空,与家人共同感受。 总在路上的父亲终于在老去时回到了家里,而正值壮年的儿女却离开了家。物质上的补给难以填补父亲孤独的内心。小说《父亲的后视镜》对父母子女之间的陪伴进行探讨,同样不着重于抚养和赡养的层面,因为这两者在中国传统伦理家庭观念中是义务和责任一般必然的存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作者笔下善良而孤独的主人公们很少有真正僭越道德的行为,他们都用自己真纯的方式,在生活的褶皱和跌宕中,以自己的方式在适应中抗争,情感是滋养他们生存的土壤,努力在砂地一般的生活中开出花来。 四 作为现实主义的小说作品,黄咏梅的小说集《小姐妹》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客观性,作者让人物在其为之建构的情境中,按照自身的情感逻辑独立发展,而作者在作品中所扮演的,往往是道凝视的目光。而现实中我们所能接触的大多数,都是平淡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人物的故事最有烟火气,小人物的情感也最能引发共鸣。小说集《小姐妹》中的那道凝视的目光,是凝视小人物的生活,微小的身躯承载生活给予的重负,书写成故事,残酷而熟悉。小说集《小姐妹》中的人物多以笑对人生,作者无意于描写物质需求的不被满足和养家糊口的辛酸,而是直击小人物的精神世界,有关孤独,有关尊严,写小人物在摆脱无望的现实纠缠时存有的高出一点的理想追求,从他们乐天的表面揭露被生活蹂躏的内心,微笑适应生活,才能笑中带泪。 小说集《小姐妹》故事里的人物都是茫茫众生,人物关系也简单,无非亲人、朋友、邻里、爱人之类,但作者却在习以为常的平淡日常中最大程度地揭露生活的痛苦与残酷,在普罗大众的简单关系中交织出社会情感的复杂与孤独。作者书写生活中的熟悉之事,又在熟悉的基础上拉开距离产生陌生感,在固有的成见中将生活中的人重新对象化,在熟悉与陌生的游离间赋予作品以最大程度的精神共鸣,也给读者带来对生活更为深刻的体悟。小说《小姐妹》中,真真假假参杂在一起,在难以辨别的虚幻中落实现实的根基,体现出在现实挤压面前,人们自然而然的逃避心理,和自我排解般的内心优化,这种在内心自我蒙蔽下的逃离,也不失为于苦难现实中求得生存的方式。 黄咏梅在创作谈中提及:“生活中大致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是,活得越来越真实,真实得连梦都荡然无存;一种是,活得越来越不真实,睁开眼睛就想逃到梦里去。”小说《小姐妹》中的顾智慧和左丽娟无疑是后者,她们以转移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不堪,是胆怯的妥协,也是曲线的求存。她们用精神上的虚幻美化来麻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顺与不堪,她们好像活在自己构建的精神王国中,自己即是这个世界的王。 但顾智慧和左丽娟又不是沉迷在梦境中的人,她们适时地清醒,但无法怪罪于自己白日梦般的不切实际,幻想是她们在苦难生活中生存和前行的滋养,是她们的尊严,也是她们的希望。一切虚构的外壳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得以层层揭露,最终在河西农贸市场卖羊肉的女人气急败坏的一语道破中达到了高潮,左丽娟仿佛“皇帝新衣”的秘密被人揭开,扯开遮羞布后她如赤裸一般把自己生活的不堪完全暴露在众人面前,显得无地自容。顾智慧自然懂得左丽娟的软肋,依靠幻想勉强存活的她们在梦境被无情撕碎后,需要极力抓住幻想的尾巴。但长久幻想被现实直击之后,左丽娟被彻底暴露在现实的蹂躏之下,一时难以寻得幻想的入口,她眼睛躲在墨镜背后的流泪,是她一贯的逃避,也是她重拾幻想的第一步。 小说《小姐妹》中的回避与幻想,是小人物在摆脱无望的现实纠缠时存有的高出一点的理想追求,她们追求的,是在现实中编织美好的梦境,在现实的不堪面前享受精神上的慰藉。现实的残酷客观、真实而无可避免,在现实中营造生活的美好幻想,是自我麻痹的回避,也是踟蹰前行的挑战。黄咏梅的小说集《小姐妹》,是对当下社会生活化的叙事,深入现实生活的心理困境和精神世界进行探查,再通过细腻的书写一点点扩延开来。作者的个人情感更多地融入到对生活的凝视之中,在小人物的平淡日常中迸发来自生活的巨大能量。 当然,在黄咏梅的小说集《小姐妹》中,作者从不逃避对命运不可避免被生活废墟所掩埋的现实困境,她始终把命运和生活的难题放置在小说中的小人物面前,无人彻底逃脱,始终在宿命般的煎熬中浮沉,逃离不了命运的魔爪,他们却在不同程度上朝着自我解脱的方向进发。小人物个体的力量从不在于改变世界,改变社会,他们倔强地从自身出发,寻觅内心的自足与充实,才造就在苦难生活中的超然与洒脱,他们的力量柔软到只能改变自己,也强大到决定改变自己,在生活的磨砺中最终融入生活本身,生长出坚硬的铠甲,不断进化成与生活成功磨合的样子。 黄咏梅的小说集《小姐妹》将故事建构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因平凡与日常,在充满烟火气的包裹中最接近人性的温度。小人物们与生活的和解看似是单方面妥协的牺牲,但如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于共存而不是征服一般,小人物们与生活的关系也在于磨合之后,被生活所接纳,才得以在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如同日常盛放的瞬间,也是现实主义文学中颇具美学意义的时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