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读宋离人的《暂离》:“回头有爱,可缓缓归矣”

http://www.newdu.com 2022-03-05 《长城》 李雪梅 参加讨论

    关键词:《暂离》 宋离人
    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说:“时间具有主观性和精神性,因此不会消失得毫无踪迹。那些我们度过的时光,一定会以经验的形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留下印记。”过去如影随行,那些沉甸甸的往事,那些刻在灵魂深处的印记,必将深度参与当下的生活。时间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吸附着所有秘密,过去是现在的底色,也是所有故事真正的起点,《暂离》以男女主人公疫情后的重逢为故事主线,在人物不断闪回的记忆中一点点打捞过去的生活。小说由此生成了两个叙事层,“现在的故事”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表层,“过去的故事”则在水面之下延展出丰赡而隐秘的情感体验。
    李雷和王漫云的交往及其重逢是正在进行的“现在的故事”。这对中年男女从相亲见面到确立关系,一切都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展开了一段并不算远的异地恋。他们原本打算春节一起旅行度假,却因猝不及防到来的疫情被迫各自隔离在家。解封后,李雷瞒着王漫云坐上第一趟列车赶到翼城,想给她一个意外惊喜,不料所有浪漫的设想都落空了。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疫情防控的严格管理要求必须先通知房主,“惊喜”随之烟消云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雷的不请自来带给王漫云的本来就不是惊喜,而是意外和慌乱。意外源于另一个时间的维度,即“过去的故事”。王漫云在最好的年华爱上了大学里的老师,这份义无反顾双向奔赴的爱情尚未充分展开,便因一场车祸戛然而止。王漫云在与李雷的交往中一直刻意回避着真实的过去,而当李雷突然闯入王漫云的家庭生活时,便催生了一个个很容易就戳穿的小谎言,一种令人不适的陌生感也横亘在两人之间。看起来寻常的中年情感故事,牵连着复杂而微妙的生命体验。
    当然,“过去的故事”并未完整呈现,而是以碎片化的方式散落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和不经意的伏笔中。直到最后,所有的蛛丝马迹拼接起来,才发现王漫云的内心充溢着逆流成河的悲伤,背负着残忍的生活真相和永恒的精神困境。譬如关于孩子。李雷第一次到翼城时,隔着落地玻璃窗看到一个孩子贴在玻璃上的面孔,王漫云一眼就看出那是一个孤独症患儿;疫情后李雷去王漫云家,在电梯里迎面碰上匆匆离开的老人和孩子,孩子神色焦躁,眼神漫漶,一如那副贴在玻璃窗外的神情;还有王漫云家蓝底墙面上绘有无数星辰的小卧房、丢弃在垃圾桶的儿童牙刷、电话低语中的姥姥姥爷称呼,以及她腹部自称阑尾手术留下的隐秘疤痕,种种偶然与不确定,无不指向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孤独症孩子,而这个孩子则关联着那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及其悲剧。
    这些“过去的故事”都被王漫云小心地隔离在与李雷的交往之外。在李雷面前,王漫云是浪漫诗意的,是“岁月静好”的,是洒脱干练的。真相却是“生活让我们遍体鳞伤”,王漫云自我疗伤的办法是“逃离”,深山峡谷里的黄泥坝正是理想的远遁之地。对王漫云来说,黄泥坝就是她的世外桃源,她每周飘扬着长发神采奕奕地来黄泥坝,“是一种逃脱,暂离喧嚣和纷繁,拥抱闲适、简单安静的生活”,远在荒郊野外的黄泥坝,成了她逃离现实的乌托邦。但主动逃离真能带来改变吗?当李雷在一个雨天提前结束加班回来时,发现王漫云“端坐沙发两眼直愣愣地看着窗外”,她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神思出窍,眉头微蹙”。过去如影随形,无论时空如何变幻,那些记忆都将深深嵌在生命的表情里。
    事实上,李雷也是一个“逃离”者。作为一个工人身份的业余作家,他多年重复着宿舍和工厂两点一线的无趣生活,但阅读和写作却可以“让自己陷身于另一个维度”,刻板人生因此获得了“犹如草原之于野马的意义”。白天埋头干活,沉浸于阅读和写作的夜晚却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丰富了灰白的人生色调,黄泥坝就这样成为李雷的精神密地,在另一种人生形式中寻求安放灵魂的空间,在精神的“逃离”中获得新生的力量。在对黄泥坝的精神认同中,王漫云和李雷共有双重身份,分别指向日常与超越两个世界。他们无力摆脱凡俗的生活,但不约而同地抗拒生命的庸常与烦忧,试图用诗性生活逃离精神围城,建构心灵自由的高地。
    或许正是因为精神上的契合,李雷和王漫云的关系进展很快。虽然中年人的生活里总有一些事情不便和盘托出,他们也有默契并不拆穿那些谎言,甚至还有些推己及人的同情之理解。当李雷看到王漫云家蓝色墙上井字形双面胶带的贴痕时,刹那间想到自己小屋墙上裸露的两颗钉子,“不同的墙面,相同的空缺和期待”。聪敏如王漫云,看到李雷家那两颗钉子时,自然能想象这里发生过的一些故事。从钉子上摘下的正是李雷的过去,那里曾经挂着前女友姚琼的一幅单人照,但他却以一幅风景画搪塞和调侃过去。王漫云也配合着李雷的表演,在调笑中一带而过。这次李雷不告而来,翼城那么多来不及掩饰的生活场景,足以揭开一次次“逃离”的真相。但是,有多少人生经得起深究?有多少过去经得起追问?他们都是双面人,他们的故事都是过滤了的经历,都经不起刨根究底,正如李雷说的那样:“生活的大舞台上人人都是演员,生旦净末丑,甜酸苦辣咸,你方唱罢我登台,轮番表演,各自伪装。”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需要拆穿,并不是所有真相都需要大白,因为有时候谎言也是一层铠甲,可以保护那些破碎不堪的心灵,有时候真相也是一把利刃,可以划开那些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
    在过去与现实之间,在真相与谎言之间,何去何从?王漫云两次问自己。一次是她初到黄泥坝,和李雷在一起后,梦见自己掉进泥污的荷塘,不停下沉,不停扑腾,直到筋疲力尽……这是她和曾经的爱人一起真实经历过的噩梦,只是爱人再也没有醒来,她虽然活过来了,但精神和心灵却一直陷在过去的泥淖里。这一次她以对李雷的接纳实现了与自己的和解。另一次则是在小说最后,她与疫后重逢的李雷到湖边散步,独自步入荷池深处,在朋友圈写道:“质本洁来还洁去,不过是人间的一份期冀而已,滋养你的还是这片浑浊之地,娉婷之下,沉淤之上,莫非如此。守候成行,何去何从……”疫情下的“暂离”似乎让一切又回到原点,那份伤痛如此绵长持久,甚至轻易就可以荡开来自黄泥坝的慰藉。这样的暗示似乎有些让人沮丧,但这正是情感的本相。
    小说最后,李雷在湖边听到陌生女人打电话,大声讲述着突如其来的隔离对生活的改变,庆幸夫妻关系在相互陪伴中修复如初,还提到剖腹产留下的伤疤与当初对彼此的疼惜。李雷被击中般如梦初醒,他大声呼喊着荷花深处的王漫云,又用手机语音告诉她:
    “回头有爱,可缓缓归矣!”
    所有的逃离都潜藏着无奈,所有的逃离都期待着回归。有多少迷失的人在内心深处期待这爱的召唤?中年人的情感生活看似波澜不惊,但在那些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背后,却是千疮百孔的记忆隐痛,是不堪回首的生离死别,是无可回避的现实纷扰。或许就在这一瞬间,他痛着王漫云所有的痛,还杂糅着爱与悲悯、包容与理解,以及所有难以言表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人物内心发散的善与温情,也是小说叙事内蕴的善与温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