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许晓雯:在当代汉语中寻找属于自己词语的位置

http://www.newdu.com 2021-12-29 中国作家网 许晓雯 参加讨论

    2021年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回顾过去的文学创作,成绩虽不足挂齿,但这毕竟属于自己的努力,是自己对文学的思考和尝试,多少也让自己找到了人生寄托与生命的意义。这是记录,也是见证心路的历程。
    我很在意自己的心灵感受,渴望有思想的碰撞和火花,在此基础上,我认同自己的犹豫和彷徨,愿意在当下的时代里困惑着、焦虑着、存在着。我们已经感到了世界的瞬息万变,在这万变、巨变的过程中,人不仅是渺小的,有时还是无助的,如一只蚁虫、一粒尘埃在浩瀚中独守着一片空旷和虚无。每一天都充满悬浮,也充满着相遇大时代的幸运。在这个时代里工作、生活和写作、生活、工作,这一切表现着我们对时代的爱,也表达着作者在生活中被孤独的纠缠和对孤独的爱与对抗。
    人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存在着?这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各种因缘际会下,我慢慢学会了用文学去构建一个精神的空间;用文字去塑造一个时代的象征——关于想象和精神的象征。于是我试图在纸上建造天堂,作为承接我人生精神的载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步发展,都没有离开过诗歌。而于我,写诗只是一种存在。是我对自我的寻找和在个体撕裂中将撕裂的双方或多方联系起来的线条和桥梁,使我由此岸通向彼岸的仅供自己行走的一条狭窄的小路。因此,每到一年的年关,我心里都会忐忑不安。会因为自己没有完成内心的目标而自责,也会因为这一年没有获得更好进步成长而自愧,但也为自己做了努力而欣慰。就2021年言,回望过去十二个月的脚迹,有遗憾,也酸苦,但也一样有安慰,如同果园有稀落也有芳香那样——
    我始终相信并坚守的,是生活与阅读,才是最好的创作源泉。生活是土壤,阅读是种植,二者是检测生活与想象的独有实践和创造。今年也不例外,细读和浏览,共有150多本书。这个数字不说明什么,但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型写作的时代,不仅小说可以借助知识完成叙事,诗歌也可以借助知识完成排列,特别是创作长诗的时候。在这样的时代里,文学创作更是需要大量真实而接地气的生活素材。真正的写作,不仅要在生活中用力、用心、用情、用功和用智,还有要用阅读、感悟去获取灵感的种子和种植。而拥有生活经验后的阅读,也恰恰是获得土壤后对种子的培育,使创作获得种植和耕作。
    今年发表作品不多,但连续出了两本新诗集:《孤独是沉默的金子》和《花知道答案》。我相信每本诗集的出版,都是一个作家新的起点。出版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自己对文学与生活几年的思考与结晶,同时也是阶段性写作的一次展示和精神面貌的呈现。每写完一本诗集或书稿,我都希望通过出版去与读者交流,与时代汇合,重新去寻找自己,塑造自己。一如我在第一本诗集《孤独是沉默的金子》里的序言说的,出版“对我来说是生命,是甘苦,是寒冷中的暖意和黑暗中的光,是一粒种子对一片土地的回报和一段心灵的细语同一段人生私隐的喃喃之声。”今年,组诗《孤独是沉默的金子》发表《延河》第8期,经过读者的投票,获得“2020年《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同时,该组诗获得第八届“东莞荷花文学奖”诗歌奖。非常感谢值得信任和敬重的评委们的好意和鼓励,把这个重要的年度诗歌奖颁发给我。获奖是我的荣誉,但也让我去检索我写作的不足。让我怀着惭愧之心,去投入新的写作。
    新的一年即将开启,希望自己继续充满激情地写出有启发性并视野开阔的作品来。 
    2021年12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