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自然风物与童趣生成的诗意美学 ——读韩开春的“自然学堂博物美文系列”丛书

http://www.newdu.com 2021-12-27 文艺报 王 灿 参加讨论

    大自然不仅是儿童成长的快乐源泉,更是孕育了儿童观照万物的审美能力。儿童在大自然中汲取生命的养分,显露童真与童趣,发现生命成长中的真善美。然而,生活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很多儿童被拘束在狭窄的空间,疏离大自然的万物,甚至患上了如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所说的“自然缺失症”。因而,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多年以来,韩开春先生笔耕不辍,关注乡村、童年、自然与生态,2018年出版的“少年与自然”丛书就广受好评。近期,他再次推出的“自然学堂博物美文系列”丛书(先期推出动物植物2卷共10册。其中动物卷5册,分为《走兽记》《飞虫记》《爬虫记》《鸣禽记》《河鱼记》;植物卷5册,分为《野果记》《野草记》《草花记》《木花记》《水草记》)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结集出版。他致力于为孩子们书写自然风物,让孩子们在书本中与“花草虫鱼”亲密接触,不仅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字里行间充满着童趣,给孩子们带去美的发现与享受。
    打开书本,不得不为散落其间的童趣童真所吸引,这是自然与童趣的诗意生成,显得浑然天成。自然本应该就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主题,孩子置身于大自然,在花草树木间流连,与虫鱼鸟兽们嬉戏,不仅获得自然知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更收获属于他们的那份纯真与欢乐。韩开春曾坦言自己有一个追求的小目标,那就是“很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引起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兴趣,激发起他们主动探寻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兴趣比知识更为重要”,此套丛书帮他实现了这个目标,他用成人视角铺陈诗意语言,或敞开儿童体验,或讲述少年故事,或科普自然知识,将童趣潜隐于自然之中,显得妙趣横生,跃然纸上。《走兽记》中孩提时的作者与“有一双如豆的贼眼”的老鼠斗智斗勇,充满乐趣,即使是“人人喊打”的老鼠也有自己的优点。西瓜地里农村生产队捉獾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充满乡土气息,也让人瞬间想到鲁迅的《故乡》。每本里都有与自然之物接触、充满童趣的童年生活,生动形象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童年是人生的起点,对个体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童年的回忆性书写,隐藏着作者对童年的无限热爱,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作者以身临其境的“在场感”表现童年时的乡间生活,触摸并感知到花鸟虫鱼的温度,最终抵达个体内心的最深处。时庄是作者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燕子在堂屋垒窝,孩子们去玉米地里捉金龟子,发现丁家门口小园子里山芋花的秘密,与玩伴小兔子一起捉黄鳝,村庄流传泥鳅变成龙的故事……时庄的各色人物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奶奶、大伯家的大哥、老舅太、丁三爷、老葛大等等,都在作者孩童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因为他们才使得作者认识这个大千世界,让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作者在书中写道:“我很感激老葛大,在我心灵成长急需养料的那段时间,他向我灌输的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即便讲的是狐仙的故事,说的也多是做人的道理。”这种自然与乡村所呈现出来的朴素的温情让人格外感动。在当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日渐疏离的社会,这样的温情无疑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伦理关怀。
    向孩子们传递动植物的科普知识,也是这套丛书的目的之一。为218种动植物“立传”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为此,韩开春多年来奔走于大自然之中,进行田野调查、查阅资料,反复确证,用真实客观的态度,力求得到最精确的答案。这显示了其写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野果记》中关于“梧桐子”的写作,他不仅分析了法桐、泡桐与青桐的区别,在谈到青桐的种子的时候,作者叙述了一次外地采风的经历,为了弄清楚青桐种子与叶子的关系,不仅现场打电话给在林业部门工作的老同学,又联系了林场的居厂长,可谓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处处留心皆学问。韩开春表示:“从科普的角度来讲,我不是科学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何准确地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有我的特长,比如文科背景、乡村生活的经历等。我可以扬长避短,在给孩子们讲述这种动物或者植物生物学特点的同时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民间传说,在特定的背景下,用拉家常讲故事的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进而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引经据典,穿插文化史料、神话故事、古典诗词、人文典故等,同时运用泛灵性的思维以及拟人化的表达,再配以精美逼真的动植物图画,让文本不仅富有知识性、科学性,同时富有文学性,实现了文学性与知识性融为一体。
    此外,书中还弥漫着主体性的哲学思考,让孩子们从中受到思考与启迪。由自然的花草虫鱼等感悟出自然哲理,这样的思考是人与自然的对话结果,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穿山甲和黑鱼拼尽全力护子,让我们看到了动物母爱的伟大;从对穿山甲、刺猬、旱獭、獐等动物的讲述中引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道理,告诫人们要保护自然生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野草记》中眼子菜、稗子等则让我们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要看到美丽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的危害。“推己由人”“感他人之感”等,不仅反映出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让人们想到斯洛特“移情关怀”的理念,由人到自然能够对儿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儿童对动植物产生同理心,培养共情的能力。
    大自然能够给予孩子最温暖的力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触摸大自然的质感,将时光、气味、色彩、声音等汇聚,写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文学,不仅是孩子们的小确幸,也是文学审美的应有之义。韩开春先生以写意的方式为自然之物“立传”,编织自然风物与童趣的诗意美学,为孩子们打开了不一样的自然世界,从而培育、温暖、疗愈心灵。这套丛书既是镌刻着童年光影的温暖叙事诗,也是氤氲着自然之物清香的自然之书。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作者一定能再次敞开胸怀,以简单、朴素、自然的语言书写儿童向往的自然天地,在柳林风声中聆听自然物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