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高歌初心百年 状绘时代焕新 ——近五年报告文学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21-11-05 文艺报 丁晓原 参加讨论

    关键词:报告文学 五年综述
    一代有一代的时空轴线,建构着独特的时代坐标。新时代的中国,大江竞千帆,雄鹰击长空。现实和历史的巨大存在,是报告文学的源头活水,也是激发作家创作的原动力之所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现实传奇抒写中华大地的“光荣与梦想”,一代风流人物创造历史伟业,星光璀璨。报告文学作家笔墨紧随时代,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的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以“国之大者”为创作题材选择和主题表达的优先事项,在一系列的主题写作中,讴歌人民的传奇创造,报告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显示出了它不可或缺的使命担当和厚重的分量,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描绘出报告文学的风景独好。同时,报告文学作家也注重现实与历史的全景面向,既拓展写作的对象世界,也打开主体的精神空间,使这一文体显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公共性、人文性和个人性相融的“有机态”。五年来中国报告文学潮涌奔腾,丰富饱满,是一种更具热度、高度、宽度和力度的文体,配得上“时代文体”这一荣光的称号。
    一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年和近年以党史包括革命史为题材、礼赞党的初心与使命的非虚构“红色叙事”,蔚然成风,形成了重要的写作热点。如何建明的《革命者》《雨花台》、丁晓平的《红船启航》《人民的胜利》、唐明华的《乳娘》、铁流的《靠山》、海江和凌翼的《孕育》、李发锁的《围困长春》、余艳的《守望初心》、王杏芬的《青春·缪伯英》、杨绣丽的《巾帼的黎明》、杨丰美的《先声》、曾散的《半条被子》、谢友义的《赤魂·赤土·赤旗》、一半的《国碑》和胡启明的《信仰》等。在迎接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推出的这些作品,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对党史、革命史的若干重要存在作了深入的开掘、真切感人的叙述,其中多有新的发现、新的叙述。可以说,这是报告文学对党的百年华诞的隆重礼赞,是对党的初心与使命的真挚致敬,也是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的生动诠释,实现了文学对党史卓有成效的传播。
    北大红楼是一座党史的宝藏,海江、凌翼的长篇报告文学《孕育》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孕育”的原点,深挖细述与这一特殊的时空相关的党史故事和文化人物的行迹心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百年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孕育》的命题,深刻地喻意了党这一伟大生命体诞生的时代逻辑和历史因由。《青春·缪伯英》的主人公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她和丈夫何孟雄同为革命的先烈。这部作品以清雅深挚的笔墨叙写了缪伯英的革命与爱情,再现了共产党人“英”与“雄”的坚定的信仰和灿烂的青春。《赤魂·赤土·赤旗》是一部刻画中国农民运动杰出领袖彭湃和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群雕的作品。“一生澎湃”,“澎湃”是“彭湃”,也是一代人物一生火热革命的精神写照。《乳娘》的叙事背景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主人公是胶东众多的乳娘。作品用质朴细致的笔墨,真切感人地叙写了乳娘伟大的母爱和最美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个乳娘在生死关头,宁肯舍弃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也要保证乳儿的安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们毁家纾难,义无反顾,始终无怨无悔地追随中国共产党?”作品以非虚构的叙事,对此作出了信实有力的回答。正是党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召唤起凝聚人民的伟大力量,人民是江山,党和人民成为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生命共同体。《革命者》通过重述革命者的故事和精神,真切地呈现党的先烈的初心和信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作品序章就立定了作品的主题和基调。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典礼,他的儿子黄竞武在离上海解放仅有十来天时,“成为为新中国诞生而洒下鲜血、牺牲生命的最后一批烈士之一。”这是一部缅怀革命者初心,致敬为信仰而奋斗的牺牲者的感人之作、感奋之作。近年来,这些党史、革命史叙事作品,发掘、发现不同点位上丰富的党史、革命史的事件、场景和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作品的历史叙事中内蕴着具体形象的非虚构艺术的感染力,使读者在获得审美性的精神洗礼中,更有效地达成“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
    “金色”是盛世开泰、伟大事业成就辉煌的色调,是奋斗者砥砺前行、山河焕新的明媚。新时代报告文学的“金色叙事”,书写中国梦的史诗传奇,唱响“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进行曲。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变,中华民族不仅站了起来,而且也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的欢庆盛典。报告文学作家为国家民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欢欣自傲,纵情放歌,激扬文字,以各自的取景和笔墨大写波澜壮阔气韵生动的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大历史中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报告中国创造和中国力量,彰显中国风流和中国精神,形成了这一时期报告文学写作鲜明的“国家叙事”特色。这种国家叙事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书写,是宏大叙事与小微叙事的融合,是将国与家相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写作。这些国家叙事作品的集成,就是记录当代中国艰难曲折、进入伟大进程的恢弘的新“史记”,就是更为壮美多娇的新“江山万里图”,就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中华民族新传奇史诗。
    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伟业,中国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民族国家和人民开始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安康幸福。这是当代中国最美、最动人的主旋律。报告文学作家参与、见证、感受这一开新向远的历史进程,他们融进自己的观察感悟,更真切生动地叙写现实发生的深刻变动,真实具体地记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代更新。浦东和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杰作中的经典。何建明的《浦东史诗》是献给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致敬之作。作品以史诗的宏大构架、史诗的激越之情,报告史诗一样的写作对象。作品再现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进程,书写它的艰难曲折和辉煌成就,讲述浦东城市地标背后种种不为人知的故事,凸显创造“史诗浦东”中的各类人物形象及其精神风范。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从一个曾经的内地人逃港的不堪回首之地,变成一个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这是一个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值得报告文学作家大书特书。陈启文的《为什么是深圳》没有全面铺展深圳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成就,而以具体的设问定题,以自己对深圳的观察感受和深入思考,真实生动并且富有说服力地揭示了隐藏在传奇深圳内里的密码,诠释了深圳发展中的深圳之路和中国之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部内涵广博的大书,报告文学作家各取视角和题材,从不同的面向叙写其中不同的章节。县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力,也是一个重大成果。李朝全的《最好的时代》以浙江省长兴县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为写作对象,全景全面地透视了一个特定县域所发生的深刻的历史变革,通过长兴这一典型的报告,确证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改革开放史中异彩纷呈的建构。唐明华的《大风歌》以“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为写作对象,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破冰开创的种种“第一”,生动呈现了民营经济在艰难困苦曲折前行中壮大自强的发展历史。李鸣生的《敢为天下先》角度独特,叙写珠海航展的创办及其影响。梁广大们在“无中生有”中成就事业“敢”的故事和“敢”的精神,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者的生动写照。曾维浩的《一个中国人在中国》如题目所示,以小角度细实真切之笔,反映出一个人眼中的改革开放历史和改革开放史中一个人的生活嬗变,是个人生活史与改革开放大历史的融合叙事。
    中国梦是亿万人民创造的繁荣中华、富强民族的复兴之梦;中国人民负重自强,砥砺奋进,光耀中华,点亮未来,是当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凝聚和升华。近年来,有大批量的作品聚焦当代中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体现中国创造的精彩传奇故事。徐剑的《大国重器》细述“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新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史。叶梅的《粲然》报告的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始末”,是报告文学与高能物理一次有意味的“对撞”,投射出中国当代科技史的一个独特缩影。“大三线”建设是当代中国发展意义深远的重大战略安排,只是现在的读者已知之不多。鹤蜚的《热血在燃烧》,通过大量的文档查阅和深入的建设者访谈,为我们再现了激情燃烧的“大三线峥嵘岁月”。沈国凡的《情系大三线》以自己的亲历体验,深情讲述了一代“大三线”人的青春、理想、奋斗以及爱情。工业强则国民经济强。鹤蜚的《大机车》和李春雷的《北汽时代》等作品,从深邃的历史时空中观照叙写对象,在现当代中国大历史的光影流转中,描绘汽车工业曲折前行的旅程和成就。报告文学作家不仅从过往及今的存在中选取写作材料,更关注最新的中国创造和中国力量,对它们作出及时的鼓舞人心的深度报告。周桐淦的《常州进行曲》从世界贸易新大势中,看取一个工业城市由制造到“智造”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及时回答了新发展阶段的时代之问。2018年建成通行的港珠澳大桥有“新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称誉,是新时代中国超大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长江、曾平标和何建明等作家为此激动自傲,以最快时间分别写作出版了《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兴建始末》《大桥》三部长篇报告文学,文本内容各有侧重,叙事风格各得其长,但都旨归于“中国桥”建设中的中国伟力、中国价值及其世界意义的讴歌与表达。只有国强方有民安。黄传会的长篇《大国行动:中国海军也门撤侨》就揭示了这样的主题。作品通过中国海军也门撤侨行动的详细记述,将人民生命的保障与祖国综合国力的跃升有机地关联了起来,真实感人地展示了大国力量、大国担当和大国情怀。
    三
    新时代报告文学的中国叙事丰富博大,脱贫攻坚叙事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实现解困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景,这样的愿景在今天终成现实。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最伟大的传奇,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动人的诗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脱贫攻坚是新时代重大的国家主题,因而也成为报告文学表现的主要题材之一。中国作协和各级作协精心组织脱贫攻坚题材的主题创作活动,广大作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火热生活,掀起了报告文学创作又一次声势浩大的“中国潮”,使脱贫攻坚主题写作成为近年来最为壮观的国家文学行动。尽管创作中存在着一些同质化、模式化的不足,但具有重要价值的作品依然不在少数:李迪《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彭学明《人间正是艳阳天》、王宏甲《塘约道路》、纪红建《乡村国是》、徐锦庚《涧溪春晓》、许晨《山海闽东》、任林举《出泥淖记》、关仁山《太行沃土》、丁晓平《神山印象》、哲夫《爱的礼物》、丁燕《岭南万户皆春色》、罗长江《石头花开》、王国平《一片叶子的重量》、王鸿鹏《那片江峡》、陈新《云上光辉》、陈果《古路之路》、蒋巍《国家温度》、李春雷《金银滩》、徐剑《金青稞》、何建明《诗在远方——“闽宁模式”脱贫纪事》、王华《海雀,海雀》……这些作品是对脱贫攻坚伟大工程历史性成就的真实记录,也是报告文学作家对一代脱贫攻坚人的深情致敬。
    具有价值的脱贫攻坚主题写作,是一种由公共性与个人性有机生成的独特性写作。这种独特性体现为选题的初始开新、叙事的及物存真、立意的深刻独到,要之是写出脱贫攻坚的艰难和“石头”终于“开花”的美好。湘西十八洞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的地方。《人间正是艳阳天》叙写的正是“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作品既呈现精准扶贫的真实个案,又融入了对故乡的诗意深情。《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是作者李迪特别的生命写作,作品以丰富生动的故事叙说,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山村的可喜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领导推动的闽宁对口帮扶,使宁夏的贫困地区开出幸福的脱贫之花,谱写时代美好的组诗。《山海闽东》叙写的是福建宁德脱贫致富的历程,作品挖掘了习近平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进行的“弱鸟先飞”的故事。《金青稞》报告的是脱贫攻坚的西藏题材,作品不仅有全景全息的摄照,更多的是“独特的、传奇的、鲜活的”在地故事的讲述。《出泥淖记》这部反映东北脱贫攻坚的作品,不是一般的脱贫攻坚的“物”记,而是一部关于这一题材翔实的 “人”志。《乡村国是》体现了年轻的写作者非凡的脚力,10多个省市区、202个村庄的深入行走,作品广角地呈现这一中国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历史。作为国内第一部全景立体而体系化的小康建设的文学报告,100多万字的《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是当代岭南发展传奇的史记,是伟大中国梦的华彩篇章,又是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颂。苏州是邓小平小康思想的构想地,《向时代报告》展示的正是“中国全面小康的江苏样本”,作品以小康要素的集成书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的伟大实践,既是地方志,也是民族志亮眼的彩页。
    四
    人民是真正的星辰大海,他们是时代的主人公。报告文学以时代的主人公为作品的主人公,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报告文学作家更多地瞩目具有某种时代精神史意义的人物,挖掘再现人物善与仁的美好人性、为国复兴而创造奉献的公民责任心和在党为民的赤诚初心,作品的人物鲜活真实,具有主题的主正能量,也不乏审美的感染力。这些人物中有两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大河初心》)和廖俊波(《一个温暖的“发光体”》)、有获得战功而永不褪色的英雄(《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张富清传》)、有脱贫攻坚中的时代楷模(《山神》《姜仕坤》)、有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惊天动地的“两弹”元勋》《袁隆平的世界》《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张锦秋传:路上的风景》《大地之子黄大年》《永远的李保国》)、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精诚大医(《钟南山:苍生在上》《铁人张定宇》《张文宏医生》),既有许多如《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这样致敬张桂梅功勋党员、时代先锋的作品,也有不少像《喀喇昆仑雪山下》《行走的脊梁——泰山挑山工纪事》《加油站的故事》《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上海工匠》《用爱吻你的痛》《心中的旗帜》《永远的初心》等以在各自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为礼赞对象的作品。人物报告文学琳琅满目,守定初心使命担肩的精神形象光彩照人。
    正能量与感染力兼备的人物报告文学,所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些灵魂发光的大写的人,在他们身上融合了鲜明的时代逻辑和个人逻辑。高建国的《大河初心》全息地叙写了焦裕禄精神的生成史、发展史和接受史,既是一部焦裕禄的个人精神传记,又是一曲极具时代价值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颂。王国平的《一个温暖的“发光体”》,从“谋事”“对己”“待人”三个方面凸显“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这一个“发光体”的“温暖”。王宏甲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将“中国天眼”建设与人物的个人史及其关联的社会历史作了有机结合的立体叙说,写出了一颗真实多维富有情趣意味的灵魂。“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用一系列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将人物“铁”的形象雕刻了出来,嵌入读者的心扉。“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杜文娟的《喀喇昆仑雪山下》以深情之笔,歌咏在雪域高原戍边官兵的牺牲和奉献。徐锦庚的《行走的脊梁——泰山挑山工纪事》和彭名燕的《用爱吻你的痛》写的是独特的人物群体,前者以造型感极强的白描简笔,写实、写活了泰山挑山工“青春献泰山,风光留大众”这一“行走的脊梁”的诚朴形象;后者写的是城市救管站中的救助者、志愿者和受助的生活无着者。以大爱深吻弱者之痛,托举了物质现代化中的城市文明高度。新时代优秀的人物报告文学,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系列,为中国精神新谱系增添了许多令人敬仰的丰碑。
    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加以全面推进,我国进入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生态文学也于斯为盛,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生态文学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然文学”,它依然是“人的文学”,但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学。写作者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世界观、文学观),在其书写中反思和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近年来,有为的报告文学作家能锐敏发现具有时代主题价值的生态题材,写出有思想当量和文学含量的作品。这类写作不再只是对生态问题的揭露,而是以新的生态文明观为导引,着眼于新阶段新生态的报告。报告文学中的“绿色叙事”成为新时代文学书写中一抹亮色,引人关注。
    何建明的《那山,那水》叙写浙江余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和美丽图景,是首次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做出的富有表现力的诗意阐释。陈启文的《中华水塔》有着历史的纵深、宏阔的视野,作品将青海三江源与全球生态系统关联了起来,显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另一种意义。徐刚的《大森林》是一部大气之作,呈现的既是森林自在系统的大历史,也是一部人与森林的关系史,古今中外的森林与森林文化于此汇聚,可谓大观。张庆国的《犀鸟启示录》是脱贫攻坚主题写作中的生态叙事。犀鸟被称为爱情鸟。生态美了,飞走的爱情鸟得以回归。任林举的《虎啸》通过追踪、揭秘野生东北虎,写出了一个充满生命感的山野江湖,是一部敬畏自然生命有意有趣之作。李青松是以生态写作确立自己文学地位的“自然之子”。他的《万物笔记》《相信自然》等,所写多为“自然”“万物”。作者从个别物种的微观细察中呈现其物性与理趣,具有生态情、博物志的价值。此外,哲夫《水土——中国水土生态报告》、古岳《冻土笔记》和牛海坤《额济纳河畔》等作品也各有侧重,自成风景。
    生活是广阔的原野,无垠的大海。新时代的报告文学书写,有鲜明的主题主调,但也向着现实与历史作着无限的漫溢,呈现出一些“野蛮生长”的景象。写实类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表示着写作对象的打开、叙事模式的别样,有的作者深潜历史的隧道,开挖新的写作题材。高洪雷的《楼兰啊,楼兰》《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基于历史而又不拘泥于历史,打开了丝路写作的新视窗。杨义堂的《千古家训》将读者带回南北朝变幻纷繁的历史时空,看取颜之推的人生命运和家训生成的意义。邱华栋、叶兆言、叶曙明等为城市立传,《北京传》《南京传》《广州传》等,书写历史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历史,开启了中国城市非虚构写作的新形态。现实报告更是多向摄照。长江在写作《直面北京大城市病》这类“新闻调查”作品外,还有《我的生命谁做主?》《“养老”革命》《向肥胖宣战!》等涉及普泛大众的写作。周芳的《重症监护室》《精神病院》透视特殊的生命空间,观照人性另外的样态。李燕燕的《无声之辩》《我的声音,唤你回头》聚焦基层特殊人群的生活,展示了聋哑人等弱者的生活际遇和心理世界,散逸出更多的人间烟火味。陈果的《勇闯法兰西》,主人公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年逾花甲的退休职工。作品书写他单骑远行法国的传奇,不只是为了传播熊猫文化,更显示出改革开放中普通中国人的精神强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