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凌逾:香港文学五年纵览

http://www.newdu.com 2021-10-22 文艺报 凌逾 参加讨论

    关键词:香港文学
    香港1997年回归至今,已近25周年,逢五逢十,都会有周年庆典,搭建纪念空间,作为个人、家族、民族、国族寄放记忆之处。港人、港漂、内地人共同在记忆的历史之河中打捞个体和集体回忆,考现消失美学,追寻本土意识。自2016至2021五年间,香港长篇小说依然是文学标杆,科幻文学勃兴,新生代发声不可小觑,众声交响,锐意求新。香港和内地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追溯香港百年文学史、香港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互联互通,日渐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共生效应,文学对话愈热,跨界创意涌动,香港文学本土评论佳作频出。
    多元拓展的香港小说
    虽然香港各大报刊的文学副刊日渐萎缩,发表阵地锐减,但是香港小说出版热度不减,长篇佳作频出,题材丰富,注目现实,多元开拓,各出奇招。香港的港味、趣味、情味、风味尽显于长篇小说之中。2016年尤其是丰产大年。
    复兴传统,再造传统,打造新古韵叙事。学院派作家葛亮2016年长篇新著《北鸢》获奖无数,王德威称葛亮为当代华语小说界最可期待的作家之一。《北鸢》以淡笔写深情,描写民国的风雅和动荡,人物细腻典雅,情节错落有致,经营既古典又现代的叙事风格。《北鸢》开拓新古韵小说,讲民国民族资本家卢氏与士绅家族冯家联姻的家族史,借卢文笙个体史书写近现代的兴衰史,复现古典文学的雅致神韵,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刻写传统儒商与香港经济结合的新商业文化精神,让雅文、史传、五四新文化、儒商等传统重生活力,在“一带一路”倡议语境中,走向世界和复兴传统都有重要意义。莫欣欣和蒋述卓认为,“南北书”《朱雀》《北鸢》是现代家族叙事佳作,杂糅悲怆大历史和温情小历史,形成冷暖交织色调。2018年,葛亮发表短篇小说集《问米》。笔者和肖小娟认为,该书织造视听味嗅触觉多感融合的通感叙事,营造悬疑推理迷幻之境,雕琢古今符号跨界、港派海派交织的迷宫编码。2021年又有短篇小说集《瓦猫》问世。叙述者深情刻写古籍修复师、理发师及陶艺师匠人等人物,跨越南京香港昆明三城,从江南、岭南到西南,从当代溯至西南联大,省思百工手艺人“匠传”精神,与当下双减教育、高职培养、工匠科学精神大政方针调整不谋而合。葛亮总能精准地捕捉到时代风向标。
    消失考现,哲思穿透,自创一格,潘国灵2016年首部长篇小说《写托邦与消失咒》出手不凡,讲述悠悠被情人游幽丢弃,来到写作疗养院想寻回消失了的男人作家,解救者余心引导悠悠,写下游幽莫名出走的过程,以便了解真相。生活与小说、文字与爱情都有界限,消融两者虽是境界但也危险。女子陷入悖论,无法解救。到最后连小说结局也沙化消失了。作者所寻实乃沙城迷局之真相,难解的困境、生存的两难、深刻的问题,这痛并快乐着的思考升华出哲学的韵味。小说自创写托邦、写作疗养院等新词,一群书写动物文字族每天要服药——花勿狂,解药毒药一体。笔者曾比较“写托邦、乌托邦、伊托邦、恶托邦、异托邦”理论谱系体系。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庄子》的无何有之乡、陶渊明的桃花源等。米切尔认为,伊托邦时代使人类从古代的水井中心进化到水管中心又进化到网络中心。凯文·凯利说未来科技是进托邦,充满温暖、人性与自由。安德鲁·芬伯格认为,科技带来恐惧的恶魔是历史终结的元凶,恶托邦是对原子弹战、美苏冷战、太空战的反思,源自赫胥黎、奥威尔科幻的反乌托邦忧思,20世纪欧洲有末世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科技文化。《黑客帝国》《银翼杀手》《超验骇客》《终结者》等科幻电影都隐忧机器人进化。X托邦话语体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写托邦与消失咒》实想在X托邦系列迷局中泅渡,堵心的杂音时有,完美的彼岸祈望如蜀道之难。
    引领非虚构风潮,调查写实,草根叙事,鲁风余韵。黄碧云的《烈佬传》获2013-2014年第五届“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这是香港作家迄今获的唯一首奖。香港浸会大学面向世界创设此奖,获首奖作品有莫言《生死疲劳》、骆以军《西夏旅馆》、张贵兴《野猪渡河》等。《烈佬传》讲阿难自述一生,11岁就沉沦毒品、赌博,反复入监,监犯烈佬备尝艰苦,60岁才成功戒毒,原谅了父亲,与自己和解,化解心魔改过自新。笔者认为,《烈佬传》预告了非虚构风潮,以纪实法侦破人生历史真相,黄碧云去监狱探访观察7年才落笔,探究草根们的一生磨难,恰似中式的斯维特拉娜,超越之处在于另辟粤语口语体访谈叙事;彻悟草民心路,铸造港版阿Q,向《史记》学简约记事,向佛学学心灵锻造,多级文化编码,时间空间化,淡静言说,开辟新叙事范式。2020年第八届“红楼梦奖”决审团奖有董启章《爱妻》、阿来《云中记》、骆以军《匡超人》,专家推荐奖有西西《织巢》、胡晴舫《群岛》。董启章多次冲刺“红楼梦奖”首奖均差一毫,其《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时间繁史·哑瓷之光》均获得2006年第一届、2008年第二届的决审团奖。香港书展曾推出六位殿堂级“香港年度作家”:刘以鬯、西西、也斯、董启章、李欧梵等。
    香港百年史的文学叙事中,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写实香港日常生活和历史脉络,又以妓女史作为象征;董启章的“自然三部曲”平行并置家族史写实与写作史虚构。马家辉接棒书写“香港三部曲”,致力于书写民间草根史,第一部为《龙头凤尾》,2016年时年50岁推出首部长篇小说,即获第十届香港书奖,好评如潮。该小说讲日占时期香港黑帮陆南才和英国官员张迪臣的生死故事。陆南才本名陆北才,原为广东乡下木匠,1936年离家当兵,偷渡到港,卖苦力,又逃回广州,再回香港,类于《虾球传》粤港同煲同捞江湖故事。其在抗战前后历经磨难,流落湾仔,投靠洪门,与英国差人暗生情愫,渐成黑帮大佬——孙兴社的龙头南爷,又叫“南天王”。《龙头凤尾》书名一语多关:既指打牌九的发牌方式,还指帮会的结构座次、龙头赏饭。该小说直写原汁原味湾仔,写背叛、恐惧、无助的人性幽微细致入微。《龙头凤尾》写洪门,李劼人《死水微澜》写袍哥会、黄碧云《烈佬传》写黑帮底层,三作均写民间底层帮会万相,也讲华人帮会与洋人等多方势力较量,揭穿黑幕。马家辉历经访谈和考证后,雕刻人物,写起来如在目前,粗口满天,骂人使气,语言鲜活,酣畅淋漓。《龙头凤尾》写人生动,这比《烈佬传》更生猛,但在主题升华上则略逊一筹,前者得香港书奖,后者得“红楼梦奖”首奖。马家辉于2020年推出香港三部曲之二《鸳鸯六七四》,也是湾仔人讲湾仔江湖故事,以陆南才得力助手哨牙炳为主角,讲述其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的故事。《龙头凤尾》大杀三方,而《鸳鸯六七四》则开篇就写哨牙炳在退隐江湖的宴会上连摸三把烂牌“鸳鸯六七四”:“每个人都会摸到烂牌,把手上的烂牌打好,是生命里唯一我们能够做的事”,通过牌局展现其逆来顺受的人生观。
    但这些小说标杆不是标准,不是标本,而是对香港文学多样性的鼓舞与激励。
    勃兴的香港科幻和跨界文学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至今,给地球人带来生活突变和思想转变。香港文学因此也可划分出疫情前和后疫情时代。身处病毒肆虐的岛屿,香港作家纷纷借文字安抚自己和周边人,书写个体惶惑与生命意义、对现实的关怀与担当,浓厚的人文关怀蔓延。但是,奇特的是,科幻文学热在疫情后的香港异军突起,借绝对虚构的科幻书写后人类景观。
    想象“后人类”制造。2020年,董启章的通俗科幻喜剧《后人间喜剧》像是科幻大片。《后人间戏剧》酝酿于2018年任南洋理工大学驻校作家期间,讲述香港模控学知名教授胡德浩受邀至新加坡客座,实为秘密研究计划顾问,即创造超越现有人类的“后人类”计划。胡教授日益靠近权力核心,与计划背后金主女儿的柳海清律师相恋后,更知晓了这个国度的未来模样,乃至人类的未来姿态──后人类的生存危机。该书通过胡德浩个人经历试图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走向以及理想社会的最终模样。董启章自称,2020年的《爱妻》是其第一部科幻创作,探讨人的意识与人工智能,研究者丈夫因为对研究对象叶灵凤产生浓厚兴趣,希望偶遇的AI研究者余哈可以帮忙建设“叶灵凤写作机器”,透过AI程序将叶灵凤的意识建立出来。继《命子》后,董启章再度自我突破。《爱妻》获台北书展大奖小说奖及红楼梦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与近年作品《心》《神》并列为“精神史三部曲”。2013年,董启章《地图集》英译本获得美国加州大学“科幻奇幻翻译奖”。以科幻之眼重读文学,能发现历史想象可能性的全新况味,王德威教授探索中国科幻小说的兴起、勃发与未来:“史统散,而科幻兴,当代科幻涉及历史政治语言的塑造、认识论和情动力的启动、后人类想象,省思科幻小说人性与宇宙幽暗意识的能量,而董启章的《繁胜录》《梦华录》借南宋《西湖繁胜录》和《东京梦华录》的遗民写作,来投射回归前后的情绪反应。《地图集》重塑、虚构香港地理疆界。”“《时间繁史》以50万字篇幅讲述人工智慧如何应付香港的历史僵局。”“有些作品则写科幻的乌有史,重新叩问历史,推演另一种时空的顺序,时空穿梭旅行,习以为常的各种历史观被打乱了。”董启章的“自然三部曲”开创出实然、或然、应然三重世界合奏的多层故事,解构“一文本一世界一故事”传统模式,建构赛博时代的百科全书小说;融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后设小说等多叙事法,营造异托邦的第三空间叙事。董启章“自然三部曲”、刘慈欣《三体》、李淼科普《想象另一种可能》都讲天体物理学、多宇宙论、平行宇宙、可能世界、弦论,三类书对看,一通百通,文学越来越像物理,物理越来越像文学。董启章每年均有大著问世,产出量足以与西西媲美,且近年两人都关注科幻文学。
    想象古人如何观星。84岁高龄的西西2021年出版首部长篇科幻《钦天监》,为回答在明末清初东西思想交锋的大转折时代周易占星术如何因应西方天文学、几何、数学、地理学的问题,讲了周若闳继承父业进入钦天监学习的故事。《钦天监》像《时间的话题》般采取对话体叙述,写周若闳与妻子的一生对话,主线讲发生在钦天监的千年未有之对话,再现新思潮启蒙,周家以观天象为业,从南京迁居北京;副线讲周若闳一生所遇:从客死异乡的传教士到命不由己的帝王侍从;从言传身教的开明父亲到义结金兰的同窗知己……该书创造多维空间,在对话中穿插历史文献如圣旨奏折、传教士日记回忆录、明清笔记、文学作品、历史公案等史料,深究历史,探问世事,从容克制,天真朴素,有思想智慧光芒。《我的乔治亚》追问“香港从何处来、向何处去”,《钦天监》像《候鸟》《织巢》一样,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生三大终极问题。
    为何香港科幻文学会热起来?最起码有三个激发因素。第一,有榜样。2015年,刘慈欣《三体》获科幻“诺贝尔奖”之誉的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这给中国科幻文学打了一剂强心针。第二,有根基。香港科幻祖师爷倪匡的作品早已是畅销小说。其用卫斯理笔名写科幻,用倪匡原名写武侠,以魏力笔名写侦探、沙翁笔名写框框杂文。1960年代想象外星人艰辛回家路的《蓝血人》为倪匡科幻代表作,2000年入选“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卫斯理科幻小说全集》近百部,多为文科思维引导下的软科幻。金庸评价倪匡: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1998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修订版73部,包括“卫斯理、原振侠、女黑侠木兰花”系列。2013年,第24届香港书展特设“卫斯理五十周年展”,让书迷重温卫斯理的奇幻之旅。2019年,香港书展以“科幻及推理文学”为主题,其中“从香港阅读世界——疑真疑幻・幻梦成真”展览介绍九位香港科幻及推理文学作家:杜渐、倪匡、黄易、李伟才、梁科庆、谭剑、徐焯贤、陈浩基及厉河。麦继安写过20多部小开本科幻如《无名咒》《烈火》等,笔名“宇无名”向卫斯理致敬。第三,现实基础。广东科幻作家陈楸帆、王威廉等与香港科幻遥相呼应,从古代神怪到现代魔幻到当代科幻,科幻成为最大的现实主义。
    科幻创想未来,回溯历史,更与科技推理联结。陈浩基的推理科幻小说《网内人》获“亚洲周刊2017年度十大小说”奖,其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曾从事IT工作。《网内人》借网民凡事无限上纲现象,还原少女自杀真相,探讨一般人的平庸之恶如何纵容罪犯、扭曲人性。陈浩基上部作品《13·67》获2015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以六个短篇串连一位警探46年传奇侦探故事。大陆科幻文学获奖者有李宏伟《国王与抒情诗》、郝景芳《人之彼岸》、韩松《驱魔》等。香港网络小说不及内地发展趋势,但科幻文学急起直追,2016年《香港文学》已呈现出这股潮流:昆南《地球停顿时……》,潘国灵《记忆修复员》的科幻,韩丽珠《换脸》《镜子之家》的玄幻,谢晓虹《蓝胡子》《旅人》的奇妙,葛亮《洞穴》《小双》的写实,王良和《电梯考古》《存在与不存在:华富村石滩的记忆与想象》的空间感,朗天《施咒者》《冰镇生肠墨鱼》题目特别,黄劲辉《英式奶茶的滋味》《张保仔之刺杀红旗帮帮主》像侦探大片,吴美筠《迷你仓的第一个守夜》、梁科庆《迷你仓》像连载小说。“80后”作家曾繁裕2018年出版《后人类时代的它们》,虚构人类灭绝后的世界,以仿生人的情欲世界与孤独星球,回应当代的生存惶惑,诸如自然反噬与普遍人性之间的关系。香港作家敢于尝鲜,敢创新词,触觉敏锐,想象大胆,不拘一格。
    香港科幻倚重跨媒介的想象力和传播力。香港跨媒介文化走在时代前列。西西是跨界创意的大师,穷一生之力开拓跨媒介体系,一个人撑起跨媒介文艺王国,打通文学与绘画、电影、音乐、体育、建筑等的界限。其自中学起写作,1963年写绘画电影专栏,其后跨界至文学、电影、绘画、音乐、建筑、布偶手艺等领域。到2021年,西西已出版单行本40部,各地版本累计57部,9部译为多国语言。其雕刻“西西体”系列:1975《我城》“手卷影像体”、1977《美丽大厦》“电梯手卷体”、1980《哨鹿》和1981《候鸟》“比兴影像体”、1986《浮城志异》“图文体”、1996《飞毡》“蝉联网结体”、2008《我的乔治亚》“建筑体”、2008《缝熊志》和2009《猿猴志》为“缝制体”,2018《织巢》是《候鸟》的姐妹篇,2021《钦天监》科幻体。西西获过华文界各类奖项,作品像再生树,如《i-城志》跨界集体创作、话剧《和西西玩游戏》以及“像我/你这样一个作者/读者/女子/男子……”仿作等。2018年《西西研究资料》四卷收录海内外学者从时空、身份、身体、疾病、性别、对话、叙事、文体、边缘童话等角度研究西西的评论,专著6部、硕论24篇,凌逾和谢晓虹著博论两部。笔者在论著《跨媒介叙事》(2009)中写到,西西的跨媒介叙事体独树一帜,在文学与电影、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间找到融合之道:一是开创跨媒介叙事和文体的多元新形态,如影像叙事小说、图文叙事小说、蝉联想象曲式;二是呈现中国汉语叙事的本土性;三是解构父系主流叙述,构建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美学。谢晓虹论著阐释西西作为城市作家的特性,选取关键词为自由、通道、流动、消失、沟通、转化等。港深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是跨媒介展览的新实验代表,2017年“异质沙城”改编《写托邦与消失咒》,构筑“沙城”与“写托邦”双重世界,中大建筑学院师生将小说带到北角实地空间,将文学风景呈现为纸团、布阵、临时的竹棚工地,导演谭孔文每日作一场体验式剧场演出。2017年,值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广州大剧院推出“香港文化展演月”系列:舞剧《倩女·幽魂》,话剧《偶然·徐志摩》《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后两剧反映香港父亲失职和草根母子窘困自杀、豪门二世祖因失爱失教而弑父弑母,呈现城市焦虑、市民心态。粤港还首次联手,打破传统引进采购项目模式,制作融合两个城市文化特色的音乐剧《朝暮有情人》。凌逾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想象共同体》试图从大湾区历史地貌血脉文化、移民人才多元文化、跨界创新文化三方面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想象共同体的历史支撑和共同体构建的未来设想。
    多城记、港漂、新生代的别样观察
    多城书写是当代文学的热点。香港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很多作家都有多城经历,吸取各地文化精髓,因此,多元性、多样性、混杂性造就出国际都市活力。《香港文学》原总编陶然有万隆、北京、香港三城记;新总编周洁茹也有常州、纽约、香港三地记。学者李欧梵大陆出生、台湾成长、美国任教写《上海摩登》,荣休后到港专研香港文化;其继任者王德威也有台北、波士顿、香港、上海等多城轨迹。在多城比较中,更容易挖掘出香港性。严飞作为“港漂”新一代,2017年《城市的张望》捕捉香港“杂唛”特性:既有标志性即食文化,也有响当当老字号,反日又哈日,港日文化杂糅如漫画、流行曲,年轻人宁做蛰居族、御宅族。香港凡事求国际第一,博股通金为成功指标,但也有独立出版社、剧场和音乐人坚守原创性。香港的垂直围村、屏风楼、握手楼林立,拱廊街联结高楼成公社联体,催生出大厦文学、高楼文艺,如西西《美丽大厦》、唐睿《footnotes》、李欧梵《又一城狂想曲》、周绮薇《推土机前种花》、胡境阳《白色极乐商场漫游》,还有屋邨影视短片系列。对比北京胡同四合院、台北新老建筑融合、香港连体城建筑,对比各地图书排行榜,都能发现独特的城区文学文化,如马家辉说,“北京人对大传统、大格局、宏观观点有兴趣;上海与国际视野有关的趋势潮流、摩登资讯备受欢迎;穗港接近均喜生活美学;台北走在华文出版界前端,如冷门的日韩翻译文学等。”如今香港文化辐射内地盛况减退,内地文化开始反哺香港,多城互动交流的轨迹有变。
    世界漫游,港漂扎根,新生一代,已然冒头。作家周洁茹成名于20世纪末,赴美十年中断写作,2009年移居香港,2015年回归文坛,2018年任《香港文学》杂志总编,著作不断。2016年,周洁茹出版长篇小说《岛上蔷薇》,讲纽约和香港的岛屿故事,讲每个寻找自己想要生活的女子像野蔷薇,思考美人鱼如何逃离龙宫,与自己和解。周洁茹早期不讲粤语,虽讲香港故事,但主角都说江苏话,以他者眼光审视香港。蔡益怀指出,周洁茹如实书写七年港漂,写海归们的无根漂浮状态。王威廉说,每个人都孤独得像岛屿,写作则像野蔷薇,在内地人心中,香港曾代表高度繁华,如刘醒龙《我们去香港》所写,后来香港成为复杂而纠结的问题场域。2017年,周洁茹短篇小说集《到香港去》写故乡城市小人物的生存挤压撕裂、无奈不甘。《香港公园》塑造多国籍不同阶级港漂女子漂泊生活的挣扎和无奈。《一个人的朋友圈,全世界的动物园》写美食、电影、风物、与故人重逢,追忆往事和爱情。唐诗人认为,其《我当我是去流浪》超文体的表达胜在语言鲜活,饱含真诚书写,是当下失真写作中的珍宝。林培源分析其书写女性个体生存与香港孤岛的多重奏互动,善写对话心理。2018年周洁茹有《罗拉的自行车》《家安的棒棒糖》《中国娃娃》,《吕贝卡与葛蕾丝》讲述14个现代都市女性果敢固执、孤独隐忍的漂泊故事。赵稀方教授在推荐语中谈到周洁茹早期的反叛姿态经由时空和文化侵蚀,已沉淀为内在力量。程永新分析该书体现出周洁茹操控文字的野心和对人世的关怀。2019年《在香港》分故乡、香港、写作、问答四辑,触及美食、异乡、风物。2020年《我在圣弗朗西斯科做什么》在散文无拘世界里摘下面具,直面人性真实。另外,作家程皎旸也写过不少的港漂小说,程皎旸豆瓣阅读上的短篇小说集《破茧》的短篇《火柴盒里的火柴》《破茧》《一颗薄荷》展现了港漂少女的浮世观。
    网络虚拟,网红拟真,出现数据原住民的另类书写。周婉京笔名周刺,1990年生于北京,久居香港。2015年周婉京出版《一个人的欧洲》,2019年有《相亲者女》和《隐君者女》面世。2020年,《了不起的郝大小》塑造“网红”——在资本和荧屏中成长的新兴人群,讲“00后”女孩袁小馍在郝大小帮助下成长为自带网络流量的设计师,创造心怡影视虚构经济公司,植入现实中的微博爆料、直播带货等,直面大众对网红的普遍质疑,揭露网红背后的算法与资本系统的逻辑,解密网红经济经营内幕和职场生活的勾心斗角,再现女网红在现实与虚拟双重空间的艰难身份认同以及突破成见、张扬自我的成长蜕变之路,杂糅亲情友情爱情,不乏趣味温情,又引人深思。
    香港国际化大都市是兼容中外、横跨古今的文化器皿。当前粤港澳发展联系愈发紧密,香港如何继续凸显自身文化特色优势,并形成大湾区联动效应,是未来要思考的问题。2021年《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出版,盼望《香港文学蓝皮书》《粤港澳文学蓝皮书》出版。笔者每年写香港文学年鉴已近十年,香港文学根植传统,广求创意,相信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创新、异质曼妙的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