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黄德海 我通读过出版的金克木先生作品,编过两本金先生的集子,反复提起过他的数篇文章。每当认识深入一点,产生的疑问也就多了一些。比如,金克木的自学几乎成了传奇,可他自学的方法是什么?比如,金克木曾有近三十年中断了学术工作,晚年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的原因何在?比如,很多人欣赏金克木的思想文章,为何至今没有一个哪怕简陋的年表?……这些比如经常在我脑子里回荡,大多数时候盘旋一下就过去了。 去年因某件事,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顽韧。某天,脑子一动,忽然又忆起上面的诸多比如,就想,金克木已经顽韧地走过了他的世间之路,我能不能尽自己的微力试着解决其中的一个比如呢,比如来做一个编年录?尽管诸务多忧,时间被切碎成一块一块,也可以在块状的缝隙里一条一条写下去不是吗? 开始我就知道,这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可一年一年编下去的时候,这不轻松才具体地显现出来。金克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很多作品,还散见在不同时代的报纸里;不少回忆言及的往事,与其他记载略有参差;更不用说那些特殊时空里突然的空白,无端的消失,有意的回避……我不得不沿途追索,处处志之,时时有顾此失彼之感,常常有就此放弃的念头。 那些隔几天查到的佚文,时不时出现的旁证,某处空白的填补,都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更重要的是,随着写作的深入,金克木独特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逐渐聚拢为一个整体,玲珑剔透又变化多端,我从中感到的鼓舞远远大于沮丧。或许没有什么比惊奇更为吸引人,或许所有的东西都会有自己的“格式塔”(gestalt,完形),反正最终,差不多就这样完成了。 当然清楚,因为金克木庞杂的知识系统和丰沛的才情,我并不是最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人,因此其中的疏漏和缺憾肯定比比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虽然明知道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我还时时想着别出心裁,实验一些自己能想到的方式,希望这个编年录有机会成为并非虚构的成长小说,可以给人带来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益处——尤其是在时代和命运偶然或必然的触碰下,一个人如何不消泯掉所有的自强可能,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刻转为上出的契机。以上不切实际的想法造成的实际问题或许是,这次写作恰恰成了某种不应如此写的异样标本。 谢谢查找资料时提供各种便利的朋友,谢谢《江南》杂志愿意刊登这样一个尝试(essai)之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