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石钟山 最早知道《中篇小说选刊》这本刊物时,是我刚参军不久,在团部图书阅览室里,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优秀中篇小说集中在一本刊物里,读过之后,便放不下她了。每到周末,第一件事便跑到图书室借阅这本刊物,后来到了连队,没有了图书馆,这本刊物也读不到了,人便像丢了魂。后来跑到邮局自己去订阅,当带着墨香的刊物送到手上,十几天的阅读时间,都在幸福的冲动中流逝。后来许多战友也来争相借阅,课余时间,我和许多战友就是在这本刊物的陪伴下,度过了无数个黄昏和夜晚。 后来调动频繁,邮局订阅改成了到报刊亭购买,每两月一期的刊物,成为了我那一时期的念想。现在回忆起来,仍对那个年代充满了无尽的幻想。每期订阅购买的刊物成为我最值钱的家当,再次调动时,便大包小包地把这些刊物打了包装,邮寄到我下一个新单位。几十年的《中篇小说选刊》成为了我最值钱的家当。我自认为自己很富有,当闲暇下来,翻阅这些一直随我而行的《中篇小说选刊》,心里总是满满当当的。 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热,到二千年后文学的冷静期,我换了一个单位又一个单位,《中篇小说选刊》这本杂志一直陪伴着我,到后来,以前随处可见的报刊亭在城市中消失不见了,我只能又一次到邮局订购这本刊物。从青葱的少年,到老成的中年,《中篇小说选刊》一直是我阅读中的期待。作家换了一批又一批,编辑老师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一本刊物的初衷并没改变。 《中篇小说选刊》第一次选载我的作品应该是九十年代中期。《父亲进城》这篇小说发表后,我收到了章世添老师的来信,嘱我写一篇创作谈,并要求我把小说结尾进行一点修改,具体内容我忘了,大意是对“石光荣”这一人物的反思。从那以后,《中篇小说选刊》经常会选发我的稿子,以前都是信件联系,后来是电话,现在又是微信,每个编辑名字我差不多都熟悉了,但却从未谋面。只能透过他们的文字感受着他们的音容笑貌。铁打的刊物,流水的作者和编辑,唯有不变的是作者和编辑们对这本刊物的尊重和热爱以及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