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宋代南渡时期士大夫的居所书写(2)

http://www.newdu.com 2021-07-16 未知 刘帼超 参加讨论

    注释:
    ①见梁天锡《宋代祠禄制度考实》,(台北)学生书店1978年版,附录《宋祠禄奉罢年表》《宋代之祠禄制度(提要)》的统计。
    ②已有研究者提出并系统阐释过“退居士大夫”的概念。林岩在《晚年陆游的乡居身份与自我意识——兼及南宋“退居型士大夫”的提出》一文中指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离开官场,陆游都将其称为“退”,以示与官场的疏离。“当这种离开官场的行为与家居生活的状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陆游往往会使用‘退居’一词来包蕴这双重的意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这种“退居”状态不仅是对陆游个人生存状态的描述,在南宋士大夫中间也具有普遍意义。本文亦采用这一概念,对离开官场而自行择居者,统称为“退居”。
    ③郝天培的硕士论文《李弥逊及其诗歌研究》(西南大学2009年)第三章第二节为“李弥逊诗歌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其中有“山水田园的尘外之趣”一部分,探讨退居生活对李弥逊诗歌内容的影响;潘殊闲博士论文《叶梦得研究》(四川大学2005年)第七章第四节为“石林生活范式”,探讨卞山石林的形制、友人的唱和追随、退居生活状态对叶梦得心态、创作的影响等。钱建状《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组与文学新变》第二章第四节“南渡士人的地理分布特点”谈到了北方士大夫的迁入地分布情况、影响因素、家庭规模等,然而并未对士大夫营居情况、居所书写等问题进行研究。
    ④叶盛:《水东日记》卷一八,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6-187页。
    ⑤叶梦得《祭浄山主文》云:“我葬先君于卞之麓,遂将终焉,因以卜筑。”又据《石林家训》:“少师捐馆,惟二姑氏未嫁,荣国太夫人追念不已……初免丧,家无余赀,为汝阳守,假贷于陈州蔡宽夫侍郎,得三千……”“汝阳守”指政和五年至七年间,叶梦得知蔡州。宋制,为父母守丧乃三年(实为27个月),那么丧期开始应在政和二、三年间。
    ⑥李弥逊:《筠溪集》卷二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798页。
    ⑦徐梦华:《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972页。
    ⑧唐圭璋等:《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244页。
    ⑨(13)王庭珪:《卢溪集》卷四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24、325-328页。
    ⑩见李纲《余筑室梁溪之上三年而后成手植花木甚众遭值世故未尝得安居其间岁暮羁旅慨然念之因和渊明时运诗以见意》等诗,《梁溪集》卷二一。
    (11)见李纲《梁溪集》卷一三三《松风堂记》,卷三一《小圃初成秦楚材直阁有诗因次其韵二首》《茅斋成乾元珪老以拄杖旄牛拂见遗成二绝句以报之》等作品。
    (12)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三四“武夷学案”,见《黄宗羲全集》第四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70页。
    (14)本段所引诗句,皆出自周紫芝《十六日对雨是日闻得濓溪地》,《全宋诗》第2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387页。
    (15)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七,绍兴元年九月,廖刚言:“自会稽以南,惟永嘉与福唐所当留意……闽之四境,南控大海,三面皆崇山峻岭,稍加人力,不复可犯。”
    (16)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二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89页。
    (17)本文所引周紫芝《九江新居上梁文》,皆出自《太仓稊米集》卷六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41-442页。
    (18)刘子翚:《屏山集》卷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4册,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09页。
    (19)(24)《全宋诗》第3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857、21213页。
    (20)(28)(39)《全宋诗》第29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59、18692、18692~18693页。
    (21)《全宋诗》第2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95页。
    (22)(40)《全宋诗》第3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1455、21371页。
    (23)《全宋诗》第3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99、21213页。
    (25)《全宋词》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1页。
    (26)(27)楼钥:《芗林居士文集序》引向子諲文,《攻媿集》卷五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804页。
    (29)四赞均见《梁溪集》卷一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86页。
    (30)王康琚:《反招隐诗》,《文选》卷二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0页。
    (31)白居易撰,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765页。
    (32)《全宋诗》第27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06页。
    (33)《汉书》卷七一,“二十四史”系列,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280页。
    (34)《孟子·离娄章句上》载:“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35)(36)《全宋诗》第2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6203、16204页。
    (37)见叶梦得《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建康集》卷一)、《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建康集》卷二)等作品。
    (38)潘懿等:《同治清江县志》卷二,《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41同治临江府志同治清江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41页。
    (41)叶德辉辑:《石林遗书》卷首,清光绪宣统三年(1911)长沙叶氏观古堂校刊本。
    (42)吕颐浩《次韵李德升老堂》(其一)、《次綦叔厚韵》(其二),《全宋诗》第2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93页。
    (43)包伟民:《精英们“地方化”了吗?——试论韩明士〈政治家与绅士〉与“地方史”研究方法》,《唐研究》第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0页。
    (44)张元幹:《叶少蕴生朝》,《全宋诗》第3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98页。
    (45)[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2页。虽然该书主要探索“自我的反思性投射”在“现代性的后传统秩序”中的表现,但同时认为“在所有的文化中,‘个体性’都肯定受到不同程度的赞赏,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个体潜能的培育方式。”(第85页)可见理论具有开放性,可以引申至本文所论及的南渡士大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