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佳作,既是为别人做嫁衣,也应是一次审美的旅程。 2020年春天,全世界都因为疫情蛰居在家,《千面女神》的译稿终于完成了,此时距离我读研时第一次接触到坎贝尔的书已18年。 那年春天,因为“非典”,刚上研一的我被封闭在狭小的宿舍里,百无聊赖中只好翻些半懂不懂的专业书解闷儿,偶然遇到的坎贝尔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的专业之路,神话学竟然这么迷人!因为专业的缘故,后来我系统阅读过各种神话学著作,但至今仍然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神话研究者中,约瑟夫·坎贝尔是最富有启发的。奇妙的是,博学如他,在精研学问、洞悉世事之余仍然保持了令人愉悦的魅力。 在神话学领域内,有两类大师,一类长于考据事实,仿佛手执“照妖镜”,致力于剥去神话神奇瑰丽的包装,找到其中隐含的历史事实或哲学理念;另一类则擅长阐释,他们就像多棱镜,把神话之光折射进凡人的眼里,让我们体会到那些古老故事独有的魅力,又像魔法师,带我们思接千古,腾云驾雾,又反观自身,感悟生命的升降起落。坎贝尔显然属于后者,读他的书,就像在满天星空下,与一个聪明又不世故、博学又不卖弄的老朋友聊天,不时有神会妙悟的火花迸发,引得你直想把自己的心事全盘托出。 坎贝尔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神话学家,他一生都在大学教书,也对公众演讲。除了神话学专著,他的演讲也很受欢迎,健在时电视采访和演讲集就备受追捧,就连《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也自称是他的“铁杆粉丝”。但坎贝尔还真不是个爱凑热闹的学者,年轻时他在文学系,研究的是英文作家中以读不懂著称的詹姆斯·乔伊斯,后来又去印度学习一年,学过梵语和佛经。照理说,一个专治生僻学问的学者,与大众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但坎贝尔用他的智慧和通达消弭了这种距离。在他的叙述中,无论佛陀还是忒修斯,都是与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光芒万丈的英雄背后,藏着生而为人的无奈与坚韧。如果说《千面英雄》破译了全人类共通的英雄密码,这本《千面女神》,就是在神话中寻找人类文化的精神根源。 坎贝尔并不是第一个研究女神信仰的学者,他推崇备至的考古学家金芭塔丝已经用扎实的考古成果奠定了古欧洲女神文明的基调,在他身后,女性主义神话学也已蔚然可观。但无论放在学术发展的历史上,还是在人类精神史上,坎贝尔的贡献都无法被埋没。他不仅通过比较神话学的丰厚材料将金芭塔丝基于欧洲考古的理论假设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还借助心理学的独特角度在古老神话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之间建立起了血脉联系。 虽然题为《千面女神》,但这本书并不是为女性主义“背书”的应制之作,他并没有在男女的二元关系中做非此即彼的高下判断,而是在为人类精神寻根探源。在这种多维透视之下,“女神”之“女”,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性别符号,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模式,蕴含着一套独特的价值观。这种在父权制和一神教兴起之前曾经长期普遍维系人类社会的信仰—文化模式,代表着人与自然尚未分离对抗之前的和谐状态,提示我们现代社会所推崇的种种规则或许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回顾这种古老的文明形态,对于正在遭受现代性危机、对自身命运陷入恐慌的当代人,具有莫大的启发。 这本书是我和两个“90后”的女生合作完成的,第一、二、三、四、八章由李梦鸽初译,第五、六、七章由杨诗卉翻译,我负责其他部分的翻译和全书译稿的审定。坎贝尔虽然语言风格并不艰涩,但他的视野开阔,涉及的神话材料非常庞杂,有时候一个神话人名的查证就要花去一天时间,虽然我们多方查证、力求准确,但错讹之处恐怕在所难免,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这本书的翻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学术历练,也是师生之缘的一个纪念,更是一次自我提升的心灵之旅。伴随着坎贝尔笔下周而复始的考验与转机、希望与挫折,我们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挑战。2019年暑假刚接下这本书的翻译任务时,我建了个微信三人群,群名叫“坎贝尔的夏天”,斗转星移,译事不易,群名被她们心有灵犀地修改为“坎贝尔之秋”“坎贝尔之冬”,当这个群名变成“坎贝尔的春天”时,我们的译稿终于可以见人了。虽然此时我们都还在居家隔离中迎接春天,但正如坎贝尔反复描述的那样,真正的英雄总是在困难面前顺势而为,在黑暗的蛰居中更新自我,积蓄能量,然后精神焕发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谨以此与诸君共勉。 黄悦 2020.4.20于朝阳 ![]() 作者:[美]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出版社: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1972—1986 年,坎贝尔做了超过20场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会,探讨了神圣女性的形象、功能、象征以及相关主题。本书是对坎贝尔所有关于女神的演讲和研讨内容的汇集。在书中,坎贝尔对女神的缘起、发展、远遁与归返做出了系统性概述与研究,并得出了与知名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相同的核心观点:大女神是全世界神话最早的核心神圣形象,是后世的神话和神圣传统中所发现的女神们的共同根源。 神话以文化为本,以文明发展为根基。女神崇拜的发展,同样围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数万年间,女性精神与女性经验被转化为原始的神话形式,成为了全世界神话的基础,更激发了各种创造性形式的潜能。在父权社会,女神被男神所压制,成为男神的附庸,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女性力量的崛起,同样带来了女神的归返。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社会文明的发展会将女性精神与女性力量带向何处?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千面女神》找到答案。 [目录] 引 言 大女神 /001 第一章 女神的初始:旧石器时代 /017 旧石器文化时期的女神 /019 作为自然的女神 /029 第二章 女神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 /037 从石头到铜器:安纳托利亚和古欧洲 /039 从铜器到青铜:克里特岛 /058 第三章 女神的衰落:印欧人和闪族的侵入 /069 长矛和语言 /072 古坟与殉葬 /075 迈锡尼 /077 第四章 苏美尔女神和埃及女神 /083 抽象领域:文明的兴起 /085 闪米特人的涌入:萨尔贡和汉谟拉比 /096 埃及 /099 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神话 /104 第五章 古希腊宗教中的男神和女神 /111 关于女神的数字 /113 阿耳忒弥斯 /120 阿波罗 /127 狄俄尼索斯 /135 宙斯 /137 阿瑞斯 /141 雅典娜 /142 第六章 女神的归返:《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147 帕里斯的裁决 /150 《伊利亚特》 /158 《奥德赛》 /165 第七章 女神变化的奥秘 /185 过去与未来的女神 /187 秘密仪式 /195 劫持珀耳塞福涅 /203 酒神与女神 /215 第八章 爱情中的女神 /227 欧洲传奇中的女性 /229 圣母玛利亚 /239 宫廷爱情 /240 女神的复兴 /254 飞升 /265 结语 为金芭塔丝《女神的语言》所作的序言 /267 《约瑟夫·坎贝尔文集》概述 /288 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简介 /289 译者后记 女神的春天 /29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