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大历史》(常建华著,中华书局,2020年1月)的命名显然在向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表示由衷的敬意。著者专长明清社会史,不同于黄氏《中国大历史》更多关注政治史层面,《清朝大历史》虽也关注清朝的政治,但主要立足于清朝建国及其政治认同,著者认为,清朝在治统上接续明朝与此前列朝的统治,立国方针是民族利益兼顾国家利益。这一观点旨在纠正史学界的汉族本位论或满族中心论的偏颇,也是著者鸟瞰清朝大历史的取镜。本书先从政治史角度概论“康雍乾盛世”,带出人口膨胀、耕地不足与粮食短缺等社会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游民骚动与闯关东浪潮。随后讨论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仓措施与开矿政策及其演变,西南民族的改土归流与西北疆域的纷扰巩固;接着叙述科考与士风,宫廷元旦朝贺,建构基层社会的宗族、保甲与乡约,凡此布点,社会史的浓重气息扑面而来;为展开清代中叶南北民众的日常生活,选择山西与江西作为南北两个剖面,也纯属社会史个案的家法路数。文化领域同样不求面面俱到,重点抓住宗教信仰、四库全书与宫墙内外的戏曲活动。在总论清朝前期如何应对西方世界的冲击之后,尾章大笔勾勒了清朝走向近代化的艰难步履及其归于覆灭的轨迹,最终完成了清朝大历史的全景摹写。无论总体布局上,还是叙事风格上,该书都凸显了一个社会史学者的清朝大历史观;同时也表明,书写大历史也完全不妨有不同于黄仁宇的另一种面相。 ![]() 清朝统治中国的特色,长期以来颇受关注。近二十几年来美国学者罗斯基与何炳棣的论战以及“新清史”的形成,更使这一课题受人重视。究竟如何看待清朝,需要为清朝的历史重新定位。窃意不可囿于汉族本位或满族中心,对于清朝而言,民族利益兼顾国家利益,建立并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才是目的。或许从国家认同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认识更加客观。 研究清代国家,应当回归国家存在的政治原理,即国家为了将统治长期维持下去,采取各种办法取得政治合法性,得到人民的认同,并将人民的被动认同转化为主动认同。国家认同的实质是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依靠文化认同来实现,并由民族认同做保障。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四者之间有一致性、兼容性,均与历史认同关系密切,同时也有差异性与独立性,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学习清史,我想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重视: 清廷在政治上接续治统与政治认同不仅仅是口号。所谓治统,即国家统治的正统性、政治的合法性。清朝的治统定位于接续明朝、延续历代皇帝的统治。清帝通过巡幸获得接续治统的象征意义,清朝的“圣训”接续唐、明治统,形成了融合汉满政治文化的“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政纲。 清廷崇儒重道与文化认同绝非表面文章。清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通过对儒家的文化认同,赢得汉人的好感,换取汉人服从清朝统治,实现国家认同。清廷标榜崇儒重道,具体措施包括尊崇孔子、朱熹,经筵日讲,设南书房,修书编史,宣讲圣谕,完善了元明以来的旌表节孝制度,旌表数量超越前代。 清朝还以移风易俗表达对于儒家文化的认同。如雍正帝为了整饬地方风俗,特意针对士绅习气,先后向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省派遣观风整俗使,移风易俗;再如整饬科场,改变士习文风;还包括限制西方传教。 清廷边疆民族的多元一体与民族认同内涵丰富。汉民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古代中国统一朝代,传承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国家的认同一致,政治认同容易实现。清朝的正统观,特别是历代帝王庙确立的正统观念,其实包含或者说孕育着新的多民族国家观念,也隐含着重新解释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清朝国家的特殊性,涉及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的问题。雍正皇帝的《大义觉迷录》提出了新的民族国家观念。处置土司,特别是改土归流,也反映了清朝的民族观念。清朝重视用儒家政治文化教化、管理边疆民族。 清廷重视民生的社会政策值得深入研究。清廷面对人口的迅速增长,不断寻求对策:扩大玉米、番薯种植,解决民食不足;平抑粮价、建设仓储,保证民食;蠲免钱粮,减轻人民负担;移民政策逐渐开放,有利于百姓生活;乡约、保甲以及宗族政策有利于社会建设。对于宗教信仰、教门会党的治理,也应认真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满民族早已平等相处、共同发展,汉满民族间的历史仇恨成为过去。当代中国继承了清朝的众多历史遗产,如何看待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事关当代中国的国家建设、社会治理与文化定位,对于清朝的评价自然会发生变化。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然而从清朝统治的原理认识清朝政治,应当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深入了解清人的日常生活,扩大视野,则可进入基层社会,发现清朝历史的新的面相。 如上所述,国家认同需要建构,正是本着这样的认识,我探讨了清朝统治的建构问题,并且尽可能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民族、对外关系诸方面呈现立体或者说总体的清朝。主要叙述清前期的历史,特别是康雍乾时期,也为读者交代了清后期特别是清朝覆亡的结局。 通过本书,我们将看到清廷礼仪、科举等制度的实施,看到社仓、开矿政策的探索,这些制度、政策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得历史具有整体感。特别是为了深入了解下层普通百姓,我选取了山西、江西中国南北的两个省份,介绍民众的日常生活,相信读者会有兴趣。 概述清史的著作已有不少,本书在参考清史著作的基础上,点面结合,既注意清朝特色,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授课内容,形成了现在的论述结构与风格。可以说这是讲稿与论文压缩相结合的一种著述,希望读者可以接受这种形式的写作。 (节选自常建华著《清朝大历史》,中华书局2020年1月出版)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