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专访诗人吉尔

http://www.newdu.com 2021-04-28 诗探索 newdu 参加讨论

    吉尔,女,本名黄凤莲,从事医务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协签约作家。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中国诗歌》《诗探索》等,并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参加诗刊社“第30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出版诗集《世界知道我们》。曾获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第一届、第二届塔河文艺奖,现居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是什么激发了你最初的诗歌写作?
    我小时候有写日记的习惯,写那种分行的、不成段落的,那时我父母多病,家里生活的挺困难,在苦涩、困境的围攻下,日记就像是一位永远也不会弃你而去的亲人,成为情绪的依赖,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坚强或者脆弱。我们农村长大的孩子都很坚强,尤其是表面的坚强,父母顾不上孩子的情感,他们也不愿意表达自己,孩子们也不会向其他孩子说自己,我们用厚厚的壳包裹自己,就像河蚌包裹自己的柔软和弱,日记使我在人世多了一位亲人、知己,它可以是另一个自己。
    1995年我在卫校读中专,学校开办校刊《白苑》,一群文学爱好青年就这样走在了一起,也正是这一年,我将分行的日记写成诗,我认为我的诗歌创作最早是这一年,开始是发表,后来是采编。我们满怀激情地写着、刻着、印着,老式的油印机发出令人陶醉的尖叫,我们的胳膊酸疼,我们的脸上、袖口上沾满难洗的油墨,我想我的文学梦可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是懵懂的、渴望的、信仰的。
    1998年我成为一名护士,文学交流的平台在我的生活中已经不复存在,我依然写日记,每次上夜班都带着日记本,是写给自己的,诗歌的火苗就那样停止了,但并非熄灭。这一停就是十年,十年将一个小姑娘变成了妻子和母亲。
    2007年我重新开始写诗。我想很多事情是命运之神在冥冥之中做好了安排,这年7月我被派到新疆医学院进修,乌鲁木齐总是下雨,突然、连绵,那样陌生、又那样熟悉,独自一人在一个城市的孤独和对家的思念全部化换成了文字,诗歌成为我最好的表达方式。我加倍思念在牧场的生活,那是我们家最完整的时光,我记得四岁前的很多事情,那是一片四面环山的牧场,只有很少的居民,他们种植麦子、大豆、油菜,山坡上散落的帐篷里住着哈萨克游牧民,一年中他们要带着牛羊、马匹经历好几次转场,循着水源和牧草,他们与我的父母告别,我很担心他们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了。思念、回忆、沉淀、积累以及埋藏在心底对文学的爱再次激发了我的诗歌写作,那一阶段我写下了大量的乡土作品。这些乡土作品使我接近着土地,使我明白着土地与我们生生不息的关系。
    回忆成为一首又一首诗的开始。
    四岁那年,我们离开了吉木萨尔迁往南疆。在沙雅县的一个农场里生活了11年,度过了我童年的全部时光。那时,我不知道顺着拐弯抹角、尘土飞扬的乡路走下去有多远,在这个人们生病不敢去医院的村子里,我以为世界就是我看到的样子,柴草的院墙围住的不仅仅是贫穷,还有我对人类最原始的认知。出生和死亡频繁地在村子里上演。穿着大襟袄的老太太今天还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第二天早上就去了另一个世界。儿女、亲戚的嚎哭声传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披麻戴孝的人排着队,一遍遍地朝村子的南面送着亡灵。他们一边走,一边哭,喊着亡魂,也喊着自己的灵魂。在出殡的那天,凡是灵柩路过的人家门前都会点燃一盆火,那是为亡灵点的不走弯路的火,老人、孩子从这些火盆上跳过去,仿佛又一次逃过了劫难,他们曾那样深刻地震撼着我。
    在医院里,我真切地接近着生命,理解着世界,每天看着出生与死亡的交替……我们的出生是多么偶然,而死亡是埋在我们身体里的一粒种子。
    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已经瘫了三年的母亲去世了。八年后,为我的父亲举行了和母亲相同的葬礼,那些被随时失去亲人的恐惧充斥着的日子,苦难终究发出了刺耳的尖叫。多少年来孤独与影相随,我已经习惯了它在我的身体里存在。贫穷、曲折使我并没有厌恶贫穷,因为我要顽强地活着,我不再是为我自己活着,我要替我的父母,替更多的人活下去。在很多时候,诗歌承载了我的孤独、苦难,并使我在迷茫中没有走失。
    如果一定要回答是什么激发了我最初的诗歌写作,那么是生活,诗歌何尝不是一副治病救命的中药。
    愿诗歌的行星照亮更多的荒芜。
    2、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国外的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最初是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娃。
    国内对我影响力比较大的三个人是老点、 娜仁琪琪格老师、沈苇老师。
    老点是我的朋友,从2019年开始,他一包一包的给我带书,400公里的路程。他很会选书,很会推荐书,开辟了我的阅读视野,读即为写,阅读使我在写作上确定了方向。
    娜仁琪琪格老师,在博客看到我的诗歌将我推向《诗刊》2011年3月号下半月头条。这次的整齐发表,使我的诗歌继而走向各种刊物,从这时起,我明确了诗歌写作的目标。一位女性用爱照亮了另一个女性的不仅仅是诗歌之路,而是走出迷途,至今娜仁老师一直在鼓励我,温暖我。她曾说过:“文字就像转经筒,转来转去,就把我们转到一起了。”
    从沈苇老师那里,我知道了写诗要有所担当,尽管到现在我没有做好。
    3、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 10首代表作题目。
    《楼兰》;《悖论》;《一切都还在进行》;《塔克拉玛干断章》;《我从未与世界如此和解》;《小河墓地》;《荨麻草》;《老人,是我》;《世界知道我们》 ;《越来越像我的母亲》。
    4、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我一般是不得不写的时候才会动笔,有时会一挥而就,有时写上一段就写不下去了,那就再等,我和她的机缘还不够。写完的诗歌放在那里,过些日子读,再修改。
    5、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我曾是一名是手术室护士,在专业上工作了10年,直面病痛、生死使我对生命保持着敬畏和警觉性,比如生命内部的疼痛、比如良知、严谨、责任、担当,之后我曾当过三年记者,做的非常好,干什么都要干出个样子嘛!培养了我对世界、事物的观察力、洞悉力。现在医院行政办公室工作,工作非常的杂忙,加上一些特殊工作,的确写作的时间少了,偶尔也会为此烦躁,但这些都是经历,提供着我对生命、时代的思考。我的诗歌写作根植了新疆辽阔的地域和生活的经历、职业的素养,我对诗歌写作是敬畏的也是严谨的,对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
    6、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关注一些,有些评论对自己会有一些启发,一些提醒。我偶尔也写诗歌点评,是给朋友们。
    7、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目前中国的诗坛挺有生命力,挺繁盛的,百花齐放,但也泥沙俱下。好像什么人都可以写诗,诗歌成了大众化,看似接了地气,但还是堪忧。首先是新媒体推动了诗歌的表象繁荣,各种公众号、网站层出不穷,联盟发的,单独发的,跟锣鼓声似的。其次是对诗歌的机构、思想、语言要求低,试问如果一段话分成行就被称之为诗,说话可以叫诗还写诗干什么?另外圈子、评奖诗歌活动过多也在伤害着诗歌的本质。从一个读者角度出发,我们已经很难读到令人震撼的作品了,我说的是震撼。
    8、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真情、思想、语言。
    要真情实感,要有思想性,要有准确的语言。这三者就像灵、肉、骨骼,三者构成生命。
    既然是生命,写诗就不能太随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