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诗人武强华专访

http://www.newdu.com 2021-04-19 诗探索 newdu 参加讨论

    诗人简介:武强华,甘肃张掖人,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并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参加《人民文学》第三届“新浪潮”诗会、诗刊社第31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31届高研班学员。入选“第三届甘肃诗歌八骏”。获《人民文学》2014青年作家年度表现奖、诗刊社2014年度“发现”新锐奖、2016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首届李杜诗歌奖新锐奖、黄河文学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等。出版诗集《北纬38°》。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具体是哪一年记不清了,十几岁上学的时候就在笔记本上写一些分行的文字,但现在看来那都不算诗。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该是从2006去青海祁连寻找黑河源头之后吧,写了几首,2011年在《星星》上发表。最早激发我写诗的也许是蘑菇或者梦,也可能是山川河流。但最根本的应该就是诗歌本身。诗是诗人骨子里的种子,遇到一点阳光雨露就发芽生长了,也或许就在暗处生长,像蘑菇一样在潮湿阴暗的角落。我生长在农村,七八岁到十几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人沿着溪流去采蘑菇,一个人在溪流、树林间寻寻觅觅,看草木,听虫鸣,嗅觉对蘑菇也极为敏感,在几米甚至十几米之外就能嗅到草丛中蘑菇的味道。我还爱做梦,各种奇特的梦,看什么书、电视和电影,晚上就能做什么样的梦,古今中外,天山地下,以至于每天晚上都期待着赶紧睡着去梦里寻找好玩的东西。长大后对山川河流特别有感觉,祁连雪山、黑河,仿佛永远看不够,每一次走近和仰望都有不同的感受。那种辽阔的寂静常常让我心旷神怡、心潮澎湃。我最开始写的诗可能大多与山川草木有关。也许正是大西北辽阔的山河给了我一颗敏感的心——雪在下,汽车压过路面,我听见万物呼吸的速度正在减慢;雪落在芦花上,那是我们晶莹、柔软、隐忍的内心;电视上看见一匹马,我会嗅到新鲜的马粪在青草上蒸腾的气息……。我不知道从何时起时常会陷入这样的状态,万物对我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诱惑力。当我写下诗句,替它们述说忧伤、快乐和疼痛,我感觉自己和山川、草木、铁器、虫鸟、走兽都是一样的。也许生存的小环境注定了我表达的狭隘和不彻底,但在河西辽阔的天空下写诗,我是幸运的。
    2、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条件所限,在我开始写作时接触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作品的机会并不多,或者几乎就没有。很羡慕那些出生在书香世家的人,父母或者爷爷是作家、诗人或者学者的那种,从小就耳濡目染,家里有藏书,读名著、听音乐会、看画展就是家常便饭。我就是一土生土长的野孩子,那时候的西北农村,能读到的书很少,十五岁之前,除了少量的几本课外书和小人书,接触诗歌也仅限于教科书。十六岁到城里上学后,读到汪国真,后来读到昌耀和海子的诗,一下子就被震撼和吸引,觉得那种分行的文字特别契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就萌发了自己也要写诗的想法。再后来,阅读面渐渐广了,古今中外的都读,喜欢的诗人和诗作也越来越多,还有音乐、美术、哲学之类。可能巴克斯特的诗对我影响算是比较大的,买不到他的诗集,反复读他的《秋之书》和《耶路撒冷十四行诗》,感觉语言和诗意都特别棒。当下的雷平阳、胡弦、余怒、阿信、娜夜等,对我的写作都有一点影响,或多或少都有所启示。不过甘南有一位很低调的诗人叫李志勇,他的诗集《绿书》几乎被我翻得散架了。他的风格和巴克斯特有点像,独特,安静,张力巨大,语言有一种魔力。每当我内心浮躁时,读他的文字内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另外,《诗经》《古诗十九首》和魏晋诗词对我也影响很大,喜欢那种质朴、自然、洒脱的气质。其实,要说对我有影响,有好多诗人和艺术家的名字需要提起,2—3位远远不够。
    3、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 10首代表作题目,请注明写作年代。
    《祁连山》2015.04;
    《在大佛寺看罗汉》2014.05;
    《拒绝》2014.04;
    《山海经》2016.03;
    《大寒》2015.12;
    《不安之诗》2016.06;
    《倾诉者》2014.04;
    《皇城草原》2019.10;
    《城里的月光》2020.03;
    《夜饮》2020.09。
    4、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一挥而就的情况少,除非感觉非常好,写完后一字未改。大多数诗都需要反复修改。但一挥而就的诗往往比较满意,有些诗却是越改越不满意了,甚至有些还会改废。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书写者,我对自己的东西总是在书写的同时伴随着否定,很多时候我都不忍回头再去读一遍那些瞬间已成为过去的文字。
    5、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
    我是医学院毕业的,刚毕业就直接转行了。虽然学医三年,其中还在医院实习了一年,但我依然还是对从医很胆怯,可能是天生对疼痛敏感的原因。改行以后在乡政府工作,中间大约有十年,为了生活,也为了生存,一直没有写作。2004年单位有了互联网电脑,似乎为我打开了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通道,认识了一些写作的人,也阅读到了很多文字和诗歌,内心深处写作的欲望又被唤醒。2006年以后,当我再一次开始写诗,我发现那些曾经的唯美幻想几乎是在徒劳地掩盖生活的本相。生活是如此真实,我和多数人一样,处于这个社会生活的底层,每天早出晚归劳作,担心疾病、物价、治安,顺从制度,顺从社会,迁就生活,身不由己,不能按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十年之后,再次写作时,我感觉自己的文字有了贴近生活的真实和疼痛感。上学时我一直以为我热爱的写作和我面对的生活不是一回事,甚至以为写作比生活更崇高,更有意义,但现在,我觉得写作和生活本是血肉关系,不可分割,写作必须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更重要。
    职业对写作有影响,但并不绝对,那些能从事与自己写作相关职业的人是幸运的,但也不能说从事哪种职业就能写好诗或者写不好诗,一切全在于诗人本身。有些东西,你不喜欢,一辈子都绕不过去,很多曾经不爱的东西却最终变得刻骨铭心,就像我学医,曾经多么抵触,比如标本、骨骼、福尔马林,还有疼痛、血腥和死亡。但这些年,当我书写世间万物,书写生活的时候发现我的文字始终也绕不过这些源自生命的疼痛。对诗来说,职业难说利弊,就像佩索阿是会计,卡夫卡在保险公司上班,并不影响他们写出伟大的作品。
    6、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最初我对诗歌评论文章没有好感,也不喜欢读。但是后来读了陈超、吴思敬、霍俊明等一些评论家的文章,还有布罗茨基、桑塔格、海德格尔等关于诗歌的论述,觉得挺好,对诗歌写作很有益处,特别是一些诗人写的诗歌评论,有时读来也很过瘾。自己也写过十几篇诗歌评论文章或读后感,觉得写评论的时候,会对诗歌有意识地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探索,书写别人,反思自己,对自己的创作也非常有益。我觉得一个好诗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好的诗歌评论家和鉴赏家。
    7、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不好评价,说诗坛就是说江湖,我不喜欢对江湖之事说长道短。好诗和好诗人很多,伪诗糟糕的诗也无处不在,鱼龙混杂。但总体还好吧,毕竟有很多优秀的诗人和有情怀的诗人仍在不懈努力、探索,年轻一代也成长得非常快,未来可期。
    8、 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一是真。用真情,说真话。不欺骗世界,也不欺骗自己,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写作;
    二是语言表达。就是写作技巧,但“技巧”这个词我不喜欢,有点刻意的成分。语言是诗歌的媒介,诗通过语言到达可到之处,诗歌需要多样化的语言表达。用最丰富的、最恰当、最自由的语言来写诗,让世间万物入诗,让每一个词都成为诗歌里的小宇宙,这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表达方式。
    三是“把自己的灵魂提高到诗的程度”。诗歌是一种真正深刻的生命体验,她不是幌子,也不是指示牌,诗到最后,拼得是心质,而不是技术,应该“诗如其人”,同时也要“人如其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