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做过10年编辑的李洱,为什么还要感谢编辑?

http://www.newdu.com 2021-04-02 河南文艺出版社(微信公 熊丰 整理 参加讨论

    马达:我发现你这本书里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关东文学》、宗仁发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我最近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包括你在内很多人在怀念他,感激他。所以一个编辑,一个好的编辑,是能够发现、培养大量好的作者,发表很多好作品的。就以我们这一套书为例子,我们的策划,据我了解是陈静老师和碎碎老师她们两个。你本人也曾经在《莽原》做过编辑,昨天我们也代表河南文艺出版社捐赠给文学馆一部分作为作家的李佩甫先生和大量的编辑的往来的信函,下面想让你聊一聊编辑和作家之间的关系,因为你这本书里边其实也提到了很多。
    李洱:对对对。我干过10年的编辑。当时《莽原》的主编是张宇,在我刚刚写完长篇小说《花腔》,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我记不清了,他说你下周过来上班,来我们《莽原》,做编辑。我说我不愿意去,他说只用你两年,你来帮我把我们编辑的审美带上去就可以,然后你就可以回去写你的小说了。结果没想到,在《莽原》一待就是10年。
    马达:看来你把编辑的审美带上去的任务比较重啊,是不是,还是你不用心?
    李洱:哈哈。其实我发现他们编辑的审美都比较高,都不需要我带。所以我对编辑很有感情。其中写到宗仁发,有一些朋友可能不清楚,你们所知道的中国的先锋小说实际上是从《关东文学》开始的,它当时是吉林辽源地区的一个地区刊物。
    马达:类似我们洛阳的《牡丹》。
    李洱:对。我的处女作就发表在《关东文学》。我们所知道的第三代诗人,像韩东啊这些人,都是从《关东文学》出来的。
    马达:这点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李洱:宗仁发当时只有28岁,我记得很清楚,个子很高。作为编辑,他非常有预见性,他能够一眼看出来这个作家有没有前途,因为他是如此出色,所以后来调他到现在的《作家》杂志当主编。
    马达:他没有退休吗?
    李洱:好像快退了。整个现代文学史,编辑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古代很少有编辑这一说,在清代以前很少有职业编辑这一说。
    马达:有的。
    李洱:可能也有编辑,但那个编辑是私人性质的。比如曹雪芹可能有编辑,他的朋友就是他的编辑,也有人认为小说里面的史湘云就是他的编辑,有这个说法。但是现代文学里,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好,作家、批评家、编辑家三驾马车构成了我们看到的文学史。一般来说,整个现代文学史,人们往往去关注作家,作家比较关心批评家,一般人都会谈到批评家和作家,但是很少有人谈到编辑家,而编辑家对文学史的建构起了极大的作用。
    马达:功不可没。
    李洱:包括对作品的修改,提的意见,包括对书的编辑。比如这本书陈静老师下了很大功夫。
    马达:我觉得你应该向她表示特别的致敬。
    李洱:对对对。我昨天见她很想抱她一下,可是我有点害羞,于是就没抱。所以当我写宗仁发的时候,我不是表达我对宗仁发个人的东西,里面有提到我对编辑的感激之情。
    马达:是对所有编辑的尊重,因为你那个题目上加了个“们”字。
    李洱:对,“宗仁发们”。向宗仁发们致敬。
    马达:是个复数。
    李洱:对。其实那一篇写的也是急就章。写了之后就没有改,直接发走了。
    马达:文不加点。
    李洱:我那天在参加《收获》主编程永新的分享会的时候,我还提议,如果哪个出版社有心的话,编一本现代文学编辑史,那不得了。这个编辑史甚至比中国绝大多数作家的小说集有意思,中国大多小说集都不需要看,但这个编辑史太重要了。所有的琐屑之处,看着很琐屑,但是所有这些琐屑——
    马达:变成了片光吉羽。
    李洱:对文学史的建构,是一种脉络,非常重要。所以我也向河南文艺出版社,向尊敬的陈静老师,向编辑表示感激。而且主要是这套书很好,不管从哪方面看,这套书都很重要。
    马达:尤其是你这一本。
    李洱:不不不,别的一会儿我也要再买。
    马达:全价啊。好,还有哪位读者有问题?
    现场提问:
    现场读者:李洱老师好。我想问一个有点八卦的问题。我发现你的书里面写到的很多女性人物都是在电台工作的,您这个是有什么真实的背景,还是有对这个职业的喜爱?
    李洱:那天董卿也问我这个问题,她看了我的书也有这样的印象。
    我写电台主持人,不是和我生活有什么关联,而是电台主持人在她的私人生活和工作生活之间,有巨大的反差,在她的知和行之间有巨大的反差,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当她在电视、电台上主持节目的时候,她的声音非常柔美,非常甜美,但是她的内心在呻吟。当她站在话筒跟前的时候,很多时候,她说的甚至是她想拒绝的,她拒绝的正是她要说的。它如此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那么它对我小说的主题有帮助,也是我小说主题的一部分,所以我去写这个。
    当然如果这位老师有更多关于电台女主播的故事愿意告诉我,我也可以丰富一下细节,但是我主要是从思考的角度去写。我也特别愿意去结交更多的电视或电台节目主持人,我也结交了一些,但是没有更深的交往。
    马达:看来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隐藏。小说总是想隐藏一些,而散文总是捂不住的。现在还有5分钟的时间,还有哪一位最后提一个问题?
    现场读者:李洱老师好,我是您的小迷妹。我研究生的时候是学现当代文学的,然后我们在课堂上就讨论过《石榴树上结樱桃》。您的这本散文书我是第一次读,您刚才说散文有点像私生子,这本书里面散文也是有数篇,我想问一个比较私人一点的问题,这么多散文里面,您比较心疼哪个孩子呢?
    李洱:不能说是哪一篇。书里的每一篇,都是一个“私生子”的不同表现形态。我的散文很大程度上接近说理散文。你读现当代文学那你更应该看一下,因为里面谈到很多我对阅读的记录,我对一些重要作家的想法、感觉,我对马尔克斯或者库切或者米兰·昆德拉的描述,我相信跟绝大多数作家都不一样。我有我看他们的角度,包括我对库切的评价。
    我也试图让大家看到库切为什么对中国作家如此重要,我甚至有个夸张的说法,我说库切对中国来讲,比马尔克斯重要得多,因为他展示了中国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脉络。包括我有一些对汪曾祺的最基本的想法没有收录进去。那么库切这个脉络,或者是汪曾祺的脉络,或者是马尔克斯的脉络,所有这些不同的脉络都需要有作家非常真实地去写,去写出对这些作家的看法。把这些作家放在我们的脉络里面去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把他们跟马尔克斯放在一起。
    为什么库切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不缺马尔克斯,我们缺的是库切。而我们为什么缺库切,为什么不缺马尔克斯呢?这是需要进一步追问的问题。是因为其中包括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中国人的心理、中国文化当中,是不是缺少这一脉络,如果缺的话我们怎么补,我想我这个散文集里面部分地触及了这些主题,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
    马达:谢谢。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对谈到此结束。感谢现场到8号馆A厅河南展区参加分享会的各位朋友。也让我们一起见证了小说家李洱先生由此多了一个头衔,那就是散文家。也谢谢刚才5位提问者,谢谢你们。分享会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