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享读 | 白居易:心怀天下的“国民诗人”

http://www.newdu.com 2021-04-01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享读 | 白居易:心怀天下的“国民诗人”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从十多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先后在越中、徐州、襄阳等地生活。他早年刻苦读书,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此后终生为官,任过杭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
    白居易是极富儒家传统精神的知识分子,他信守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白居易的诗,现存的有三千多首。其中最有影响,最为世人称道的,是被他自己称为“讽喻诗”的忧国忧民之作,其中的重点就在这个“民”字上。
    他对当时社会各类下层劳动人民,几乎都有同情之作,且都描绘得细腻丰实,生动感人。他诗中的忧国忧民情就深嵌在这如怨如怒、如泣如诉的恤民、悯民中。
    忧国忧民的诗歌理论家
    白居易曾将自己51岁以前写作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喻,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四类诗中,价值最高,且他本人及唐宪宗最赏识的是讽喻诗。
    “讽喻”一词,作为一种诗体,是从白居易开始的。白居易不仅是一名杰出诗人,而且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他的诗学中,讽喻诗论最具特色。
    首先,白居易认为讽喻诗的艺术特点及其创作目的是:“首句标其目,卒彰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白居易提出了其诗歌理论的两个要点:
    第一,诗歌应该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能为艺术而艺术。其中,“为君”指的是通过“讽”而使君“喻”,即以诗歌教诲君王。而“为民、为物、为事”,即通过对社会民众生活、实事、世情的反映,使君王体察民情,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使君王懂得民众苦之根源,从而改革政治,达到诗歌政教的目的。
    第二,讽喻诗应该写得质直、激切,所写之事必须确凿真实。他写诗歌不是为了赞美君王,而是为了规劝君王。
    其次,白居易对诗歌的形式方面的要求也作了具体的阐述。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认为“情”是诗歌的首要特征,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先“感人心”,然后才能“深乎义”,由情感的共鸣而深入领会其中的义理。
    白居易的诗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对秦汉至唐代的诗歌发展以及诗人、作品进行批评。他的两个评价标准是:一是看诗歌是否反映了社会民生问题;二是看诗歌表现了怎样的君臣关系,即对君王是讽喻还是溢美。因为他的视角之独特,所以他对历代诗人的评价与通常的看法很不一样。
    为穷人写诗
    讽喻诗的特点首先是广泛反映人民的痛苦,对人民的艰辛表示出极大的同情。如《观刈麦》中,他描绘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动的农民。在《后宫词》中,他表示了对宫女的同情:“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光无泪痕。”在《重赋》中,他以农民的口吻怒斥税吏“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在《卖炭翁》中,控诉了宫市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在《宿紫阁北山村》中,抨击了掌握禁军的宦官头目。在《红线毯》中,讽刺了进奉。
    在他的讽喻诗中,《卖炭翁》是最有名的,诗中写道: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的故事就是整个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诗人用“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身上衣正单”,巧妙地描绘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由此揭示了劳动阶级的悲惨生活。同时,诗人又用“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生动地描写出了“使者”的专横,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冷漠和无情。
    
    《观刈麦》是白居易另一首有名的讽喻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这首诗的用语很简单,几乎是用白话写的。但在这平白的话语背后,我们看到了其作品的讽喻性:为什么这位妇人在烈日炎炎下带着孩子捡麦穗呢?贫穷所迫!
    
    为女性写诗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和甘愿为弱势群体呐喊的诗人,白居易自然会把目光投向女性的命运。其中最有名是他的《琵琶行》。
    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表演琵琶的歌妓,她先是被顾客抛弃,后被丈夫抛弃。诗人不仅为她精湛的表演所打动,更对她的不幸而深表同情。所以,诗歌先是通过对她表演的描写来显示她的忧伤,后又通过她自己的叙述来揭示她的不幸: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白居易的另一首长诗是《长恨歌》,同样非常有名。这首诗是关于皇帝李隆基和他的妃子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杨玉环不仅长得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自从爱上她之后,皇帝李隆基便沉浸在与她的欢乐之中,荒疏了朝政。安史之乱爆发后,众臣怪罪于她,认为是她迷乱了皇帝才导致暴乱,于是她被赐缢死。
    安史之乱平息后,皇帝越来越思念杨玉环,于是派了一位方士去寻找她。方士终于在一座仙岛上发现了她。看到皇帝派来的使者,杨玉环便将自己的金钗和钿盒各分成两半,一半留下,一半让使者带给皇帝,借以表达二人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
    
    这是一首堪称完美的诗歌,其措辞生动,夸张到位,情节编排合理,尤其是诗人大胆地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这在他的其他诗歌里很少见到。所以,这首诗歌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平,也由此展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诗歌天赋。
    为大众写诗
    “新乐府”一名是由白居易提出的。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领导者,白居易主张诗歌的题材应来自大众且服务于大众,因此他努力使自己的诗歌简单明了。
    据说,他经常把自己的新作读给家庭妇女听,以便发现自己的诗歌是否能让普通人理解。由此他的诗歌便有了简单、悦耳且富有内涵的特点,因而雅俗共赏,深受大众喜爱。
    这一特点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现得很明显: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诗歌深受欢迎,这可能与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有关。但由于他和他的追随者过于强调诗歌的讽喻性,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诗歌对真情的表达。诗歌的情感才是诗歌最重要的元素。因为,有了真情实感,诗歌才有了灵性;有了灵性,诗歌才有了生命力和魅力。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