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先秦散文与诗歌一体不分的“原型”形态(2)

http://www.newdu.com 2021-03-11 未知 杨景龙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林庚.中国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5]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扬子.安阳地域文化与地域诗歌[J].中原文学,1998(4).
    [7]谭家健.先秦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8]张世英.中国散文学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9]邓廷桢.双砚斋笔记[M].民国11年(1922年)群碧楼邓氏家刻本.
    [10]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2]任继愈.老子今译[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13]陆永品.老子的散文[J].齐鲁学刊,1982(2).
    [14]汤漳平.论老子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J].中州学刊,1981(2).
    [15]朱熹.晦庵集[M].四库全书本.
    [16]章学诚.文史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钱穆.中国文学论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8]赵岐.十三经注疏·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9]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0]公木.先秦寓言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4.
    [21]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2]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3]陈鼓应.老子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四)[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5]吴世尚.庄子解[M].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光裕堂刻本.
    [26]闻一多全集:第2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27]楼昉.过庭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28]缪文远.战国策考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9]尚永亮.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0]陆钦.庄子通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