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2021年02月08日08:51

http://www.newdu.com 2021-02-08 《西湖》 李昕 参加讨论

    关键词:李昕 写作
    写这个创作谈之前,我必须先写一下近几年我自己的状态,因为这个和我的小说创作,甚至包括绘画等其他方面的创作,都联系得很紧密,所以必须写一写。
    在大多数时候,我都不想提及我的抑郁症,这源于我对世界的整体看法:不信任和恐惧。
    但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和写作障碍,这个情况我没有和任何人说过,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西湖》杂志的约稿,我想依然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因为抑郁的干扰,我的写作存在某种隐形的,非常巨大的“漏洞”或者说“留白”,但我觉得“突兀”似乎更合适,而对大多数普通读者甚至于专业的写作者而言,最可能出现的直观感觉,我猜应该是有点笨拙或,“莫名其妙”。
    但我提到以上这些,并不是说我对自己的写作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意或者说觉得自己写得“不好”。
    “好”与“不好”,从来就不是我的文学追求,在别人眼中的“成功”与否,就更不是了,即便在我的抑郁症之前也是如此。
    我无比地崇尚“真实”,这可能是我写作最大的特点,我觉得只要是真实的东西,都有其动人之处,一篇所谓“失败”的小说同样是令人动容的,因为人在生活中也会经历失败;“完美”是非常矫情和残酷的,所以一篇小说就像一个人一样,在某种意义上,它无所谓失败,或成功,因为不管失败成功,它都体现了某种“真实”。它不回避一个作者的缺陷,我觉得这样就特别好,难道我们所有人不是时时刻刻生活在“缺陷”之中吗,所以我讨厌“完美”,它让人们不像人,且让人非常疲劳。
    综上所述,我的写作,大体是围绕着一种接近变态的“真诚/老实”,与“极端的个人性”展开的。
    从这个层面说,我对我所有的小说都非常满意,我对它们所有的不足和残缺也十分满意,我是那种从不在乎读者感受的写作者,我只看重自己的感觉,这完全可称为:“极度的自私。”但我只能这样,我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没有办法假装成别的样子,这貌似是天生的,不想改变也没能力改变。
    我的小说,是依照“感觉和直觉”为逻辑的,如果按照传统小说的那种要求和标准,肯定是会让人失望的,它们故事性不强,主要依靠语言和非常私人的感受为节奏,我也不想把这个,和意识流什么的联系在一起,因为哪怕是意识流小说,我想每个写作者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强烈的情绪”,是我在小说里面最想体现的,故事性永远是次要和可有可无的,这似乎又违背了某种传统文学的法则,但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喜欢有新意的东西,如果人人都和过去的人写的一样,也太无聊了吧,创新性总是伴随一些争论和毁誉参半,甚至完全是毁,但反正我也并不太在乎这个。
    小说与诗歌对我而言,是一种美,美可以是这样或那样的,可以是完整也可以是残缺的,美不歧视任何但能包容所有。
    回到此次的三篇小说,我并不想具体、常规地一篇篇分析与解释,解释本就不是我的强项。但我最喜欢的是《密室》,密室代表了我内心某种隐藏得非常之深的东西,有点神秘,有点含义不明,但层层拨开,真相俨然就在眼前,它非常地诚实动人,这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相对于《一个人类在床上》和《人类草稿》,《密室》其实是最不真实的,我这里提到的“不真实”,是指我在写它的时候,虚构的东西最多,而其他两篇,很多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在这里,“真实”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类在床上》,我就真是躺在床上写的,那段时间状态特别不好,身体精力都非常衰弱,但当然最崩溃的还是内心。它是一气呵成的,完全没有修改过。
    《人类草稿》里的足浴中心、足浴中心的女孩,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但女孩后半部分的故事,是虚构的。足浴中心就在我家附近,不超过两百米远。里头的细节,牛仔裤,她遇到的男人,女孩相貌神态,第一次谈话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现实场景中发生的。
    《密室》里表达了某种困境,我自己的某种个人困境,是不是别人的我不知道,也许从传统文学评论的角度,肯定会被解释为所有人或象征了人类的一种困境,对于这种说法我既讨厌但也没法完全否定,这毕竟和我的写作初衷有关。
    原来在某个什么访谈之类的提到过,我是因为看了王朔的小说而写作的,本来没想过非要写小说,因为很多年前看过王朔的一个小说,非常感动,但有趣的是就在我写到这的一瞬间,不知为什么,“感动”这个词在今天我的这篇文章语境中,显得没那么有感觉和廉价。
    反正也不过多解释了,就是那一刻被王朔感动了,产生了类似“哦,在这世界我并不是完全孤身一人”的感觉,这感觉很棒很温暖,当时就想了如果我也能做这样的事,也能让别人,在这世界的另一个除我之外的陌生人,也能有同样的感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这或许是在我的写作中唯一不自私的一点。
    我的文学偶像是卡夫卡,但我对卡夫卡最尊敬的并不全是他的作品,也有他的写作态度,他就是真的在写自己,一个非常纯粹的私人化的文本,不在乎是否与历史上的某某某重复,不在乎写出来的东西是多么奇怪和不“成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丫真敢写。
    我喜欢“尊重自己”的作家,很多时候,人们都在讲个性,但落实到行为上,又是那么地平庸,不自信,没有勇气且随波逐流。
    我总觉得文学,文学也是艺术的一部分,它只能表达自己,也只能表达出你自己,你不能代表别人,也没资格去代表谁,只有把自己充分表达清楚了,产生一种真正干净无任何杂质的个人文本,才是对文学最诚恳的一个交代。
    哪怕这个交代是有些害羞的,古怪的,幼稚的,不那么容易理解的,都是真实的一种或很多种分身。
    在我的审美中,真实与真诚才是唯一的不可替代。
    在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中,甚至某些令人羞愧的尴尬,也因其无可救药的真实性,让我感觉亦有其别致的动人之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