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P图,苏珊·桑塔格会怎么看

http://www.newdu.com 2021-01-11 文汇报 夏佑至 参加讨论

    关键词:《论摄影》 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插图珍藏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5月版苏珊·桑塔格著 黄灿然译
    作家和作家之间的区别,主要不在身后,而在生前。时间是一把剪刀,能逃脱这把剪刀的作家实在是少。有一些甚至让人深感意外。
    《论摄影》的作者苏珊·桑塔格生于1933年,2004年去世。说起来,她去世至今,时间似乎还不够长,但考虑到遗忘在这个时代也有加速度,而且,她的大多数著作在生前已经被人遗忘,《论摄影》的生命力,要比同时代大多数作品坚韧得多。自1977年这本书初版以来,不管是作为媒介技术的摄影,还是作为文化实践的摄影,自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变化没有消磨书中许多看法的价值。
    在喜新厌旧的意见市场,有坚挺价值的观点本不多见,何况苏珊·桑塔格对摄影的看法经常自相矛盾,她的文风——用中国古人的话说文胜于质——也不利于流传。但自本雅明提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这个观点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和摄影相关的意见,能超出收在此书中那组文章所覆盖的范围。苏珊·桑塔格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是关于第二次海湾战争后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评论,书名《关于他人的痛苦》。书中从士兵虐待俘虏、拍照取乐,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分享这些照片写起。她已经准确预见了摄影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命运。
    引用在所难免,而误解也层出不穷。这些都容易理解。引用苏珊·桑塔格的话来谈论摄影,并无深意,至多无非说,倘若她看到此事,会从何说起。世上的事,虽然变化多端,令人有今夕何夕之感,但往往经不起细看细想。比如照片做假,现在用PS,用美颜效果的滤镜,比起暗房里偷天换日、移花接木、大变活人,只是技术上简便些,但也不过是遵循了这个行业一切小型化、自动化、电子化的潮流。这潮流从1888年乔治·伊斯曼推出柯达相机时就开始了,并不是今天才有。对此,苏珊·桑塔格又有什么可多说的呢?
    说起来,修改照片来愚人或自愚,虽然有时候蠢(有时候邪恶),归根结底是人性使然。《论摄影》开头的洞穴之喻是不错的解读:
    人类无可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黄灿然译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