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城市开发不能割断历史文脉

http://www.newdu.com 2020-12-24 未知 尹才祥 参加讨论

    “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是“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重要命题,而形成系统性保护,城市是重要载体。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既是城市的生命、城市的根和魂,在互联网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语境中,又是提炼中国故事、自塑文化形象的抓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现实载体,承载着城市特有的历史情感和记忆,积淀和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城市精神生活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文化传承的城市,一定是有灵魂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城市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没有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合理利用和世代传承,城市生命根脉将无以延续。修复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就在于守住历史文化传承,守护城市的生命之源。
    近些年,一些城市盲目开发建设,割断了历史文脉,一批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遭到人为损毁,甚至通过“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来亡羊补牢。一些城市出现众多由传统街道改造而成的仿古商业街,独具特色的历史街区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历史信息和真实价值。此外,由于时间的冲刷,部分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正逐渐消失,一些传统文化、民俗、技艺出现了后继乏人的情况。
    曾经,城市历史文化空间被破坏、文脉被割裂,数百年乃至千年以来,那些渗入城市肌理、沉淀出的独特记忆和标识日渐式微,这实际是城市文化之殇。城市文化之殇导致“千城一面”“无地方性”的趋同化现象日趋严重,精神价值被异化和隐没,产生的将是繁华散尽的失落。如果不控制和改变这种状况,任其泛滥,城市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必将一步步被销蚀。毋庸讳言,城市文化要发展和创新,但若脱离其根脉,必然只能是外部机械模仿、臆造,毫无生命力可言,甚至导致市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
    近年来,在文化自信得到深度阐扬的背景下,很多城市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着手保护和治理,并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南京从集庆门到定淮门段的外秦淮风光带、幕府山风景区、玄武湖等区域的文化环境整治,重现了六朝都会的繁华景象。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历时2000多年不易其址、不更其名,蜀文化正在成为一张享誉海内外的城市名片。福州著名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全面修缮,不仅记录了城市的历史、社会和思想变迁,也成为福州城市性格、风俗和文化的代表符号。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文化治理水平。城市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切实把历史文化根脉的保护和传承熔铸在城市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纳入城市更新的整体发展规划。在城市更新行动中“要有敬畏之心”,保存好城市历史记忆,增强“地方性”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市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守住城市的生命根脉。这本身也是对城市的文化尊重、文明敬仰和家园厚爱。
    (作者:尹才祥,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