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大学的开放课程 2009年秋季,哈佛大学开始启动系列课程公开化项目,首先推出的是其名牌通识课程——桑德尔(Michael Sandel)主讲的“正义”(Justice)。桑德尔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从1980年起为本科生讲授这一课程,连续多年名列课程注册人数之榜首(2007年秋季选课学生达到一千一百一十五人,创下哈佛的历史纪录),二十多年来,已经有一万四千多名学生修读了这门被称作“传奇”(legendary)的课程。哈佛大学与波士顿公共电视台合作,将原来的二十四节课通过精心拍摄和编辑,制作为十二集教学片,在全美多个公共电视台同步播出,并在互联网上开放视频和辅助材料,获得热烈的反响。这门课程的巨大吸引力固然来自教师的非凡魅力及其精湛的教学艺术,但同样重要的,是桑德尔致力于“公民教育”的通识课理念。他深信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种强劲和善于思考的公民精神,而哈佛所培养的所谓“精英”首先应当成为优秀的公民。桑德尔的教学将经典思想家的理论学说引入对现实问题的关切与思考,并以“苏格拉底的方式”——不断地诘问、应答、反驳和再追问——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辨析和争论,来培养批评思考以及推理论说(reasoning)的能力。 近年来,美国多所著名的私立大学纷纷向社会公众开放教学资源。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启动“开放式课件”项目(OCW),在互联网上推出各种学科的课件(包括部分教学视频),至今已累积达一千九百二十五门课程可供自由访问浏览(http://ocw.mit.edu),并相继制作了多个语种(包括中文)的版本,被视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举措。随后,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也陆续推出类似的开放课程。在这个据说是公益精神日渐衰落的时代,私立大学积极承担公共教育的责任是一个值得赞许和关注的动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