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刊物里时代风云 杂志中民国背影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广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从《新青年》历史演变的角度观望陈独秀这个人,可以清晰地看出其思想演进与个性决定命运之必然。
    写民国的书近年来出了很多。周为筠《杂志民国——刊物里的时代风云》是其中颇引人注目的一本。拿到书时即被封面所吸引,刻意做旧的泛黄画面立时带来浓郁的民国气息。
    作者继《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后,续写民国那些文人雅士,只不过这一次,把他们放在了杂志的舞台上。正如后记所言:“一本杂志就像一个古旧的戏台,台上主角配角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场戏中有序幕、有高潮、有剧终,有大家一起登台齐齐大合唱,中间也有人走神唱跑了调子,到最后曲终人散尽,唯有余韵袅袅,经年而不绝。”
    这本书里引起我最大兴趣的是《新青年:时间开始的地方》中的一些关于陈独秀的史料轶事。从《新青年》历史演变的角度观望陈独秀这个人,可以清晰地看出其思想演进与个性决定命运之必然。
    陈独秀在上海独力创办了《新青年》,后被蔡元培力荐,进入北大做了个挂名的北大文科学长。也正因为到了北京,《新青年》才开始影响大了起来,吸引了一批当时最优秀的知识精英加盟。在《新青年》初创之时,他是热血沸腾、一心想唤醒沉睡中国和青年的勇士,那时《新青年》谈的尚是文学革命。在《新青年》影响扩大至全国之后,他是全国青年的思想的旗帜,那时《新青年》谈的是科学与民主。而在后期,陈独秀开始越来越多地在《新青年》上发表政治言论,他说“本志同人及读者,往往不以我谈政治为然”。而胡适等人的观点则是“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分歧既出,分手也成必然。
    1920年,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转道上海,新出的《新青年》脱离了同人们的制约,成为一份提倡社会主义的政治刊物。此事不仅决定着北大的命运,而且关乎以后十余年政治与思想的分野。到最后1922年休刊,《新青年》走过了辉煌的7年。这其间的乱世浮华,不禁让人感慨人生如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