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职场人人都叫“杜拉拉”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徐静蕾导演并主演《杜拉拉升职记》再次把“杜拉拉”推向公众视野。
    杜拉拉是谁?如果你是职场中人,那么想象一下这些情形:是不是你干了很多工作可上司却不待见你?可能你有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下属,也许你的平级争风吃醋、不怀好意;或许你的客户长得像二五八万,你却要设法摆平他……明白了吧?杜拉拉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阶层的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教育、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她从一个朴实的销售助理成长为一个企业高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杜拉拉成为中国白领职场奋斗的缩影。
    美国人或许有很多缺点,但他们做事讲究“程序化”却值得借鉴。举一个例子:做菜放调料,中国人会说“盐少许,糖少许,花椒若干”。老外会对少许、若干这样的词感到迷惘。美国人的说法是:盐多少克,糖多少克,花椒多少克。这样就量化了。对烹调没有经验的人会觉得容易操作——把抽象复杂的东西进行量化、程序化、规律化,从而化难为易,这就是专业技术的力量。基于这种认识,我以为,将复杂生活符号化、人物化正是“杜拉拉”的成功之处。因为小说总比教科书读来更不费脑子。同时,大多数欧美企业,信奉的是“有正确的过程,就会有正确的结果”。这是“杜拉拉”的另一成功秘诀。
    《杜拉拉升职记》写的是一家虚拟公司。按照作者的意图,它在全球企业中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移动或者联想在中国的地位。小说中的主人公杜拉拉是个综合体,很多读者都能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杜拉拉是个很普通的人:聪明度不过略高于平均水平;和大部分人一样,开始的时候她没有什么职业规划,糊里糊涂地埋头苦干;觉悟之年已届三十。还算不晚,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还来得及给自己谋一个好前程好生活……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愿望。
    据说,中国人内心深处希望的退休年龄,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早的。同时,由于国人所处的社会福利体系还需要一个完善过程,这就决定了白领们需要尽早给自己谋划经济上的保障——因此,有足够的见识去判断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格去获取这样的工作机会,对大部分人而言是最现实可行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