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蝇王:“秘密日记”泄露戈尔丁之恶(5)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新文化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935年冷笑的戈尔丁
    这里说起戈尔丁,先来谈谈人性。人性是一个很时髦也很模糊的词语,它和“人本”、“人文”都曾是诱惑当代作家创作的主题。在我们的先人孟子看来,人性本善。然而无论是荀子还是庄子对此都颇不感冒,庄子是中国文人的第一个另类,也是后世被称之为中国浪漫和象征派的最初的大师,人性在他的笔下多是荒诞不经。从此世说纷纭,人性善恶也成了困惑我们很多年的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人心的软弱,而极力去避免目睹另一面的事实。
    对于参加过二战的戈尔丁来说,继续逃避下去是失去勇气的表现。他深信人类的这场有史以来的最大灾难是人性的罪恶所致。于是在战后他提笔写下了《蝇王》(LordoftheFiles,1954),这部充满良心去写作的书日后也成了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这位全名叫做威廉·戈尔丁的英国作家在1983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这样说他“因为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叙述艺术和多样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的确,戈尔丁在英国海军服役时亲身经历了二战的始终,并参加了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所以对战争的罪过深恶痛绝,他把这一切都归之于人性的邪恶。在他的作品里,对像苍蝇这样象征着隐藏的人性恶的形象的鞭挞和暴露多过于对美的赞颂和讴歌。
    《蝇王》一书写的是一群小孩子们的故事。这群小孩子由于飞机坠毁而被遗弃在一座孤岛上,他们中小的不过四、五岁,大的不过十一、二岁。他们中没有大人,起先还能自己管理自己。但时间一长,象征着理性的拉尔夫和比奇没能敌得过象征着野蛮的杰克,在杰克的带领下,孩子们竟沦落为野人,以猎猪为乐,以至后来残杀了自己的同伴西蒙和比奇。整部书中蕴含着对人性的讽刺,故事背景脱胎于二战,就算拿到今天来看这个寓言也是触目惊心的。发生在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像一面巨大的镜子,照出了这个世界的愁云惨淡和这个所谓理性世界的人性之恶的滋生。所谓善,这个时候更多地只被作为了一个借口以行杀戮之实罢了。对此,我们更多的人选择了冷眼嘲视。然而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谁又能轻易下得了结论去评说旁观者的对错?和平本身又不过只是卡夫卡的城堡而已。
    和平作为人类的理想是如此缥缈和虚妄。核武器横行于世,在它的震慑下人类是那么懦弱与无知。人类生之为人类的悲剧是那么必然又那么不可避免?我们不得不承认,动物本性之生存竞争的嗜杀天性还存在于人类的大多数。我们的仇恨太多了,我们却不想去抑制自己。
    近日每读三国,常为古代战争的残暴和凶猛而心惊胆颤。可今天的人类进步了吗?面对生命,我们的眼睛是否已经习惯了漠视?每念至此,头脑中不禁掠过一个可怕的问题:人类将何去何从?
    戈尔丁在冷笑着,他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人类的面具。我尊重戈尔丁。而一些人却认为戈尔丁仅仅把战争归咎于人性恶而不去谴责现存秩序是不可取的。我认为这些人起码是过于苛求了。同样,这也不是什么制度之类的别的问题所产生的,我想说。试问,戈尔丁所持的人性恶对吗?社会秩序的落后和不合理是战争的根源对吗?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信心和勇气来面对这一切,人性恶就在那里存在,我们要学会正视它。
    然后反省?对,然后反省。(吕明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