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亿》在2008年浩如烟海的博客中每天选了一篇,连缀在一起,成了一本书。尽量选择大事件的当事人(不选媒体人,不选知名人士),尽量覆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尽量找各色人等,尽量覆盖更多地域,尽量和二十四史的所有原则相反。 沈颢为《十三亿》作序,写道: “二零零八只是一个刚过去的年份,用三百六十六个小人物公开书写的日记编成年史,也许是可笑的。因为生活不是历史,生活只是命运,它就像是蒲公英,偶尔逃脱地心引力、满天乱飞,也只是为了生存。而历史是一根羽毛,只有轨迹,没有目的。” 某个造字的老祖宗发明出“历史”这个词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设想过,无数生活记录会终有一天和大历史不分?这根羽毛划出的轨迹,已经变得不再轻灵,而是粗重、纷杂。 所以,《十三亿》不是博客集,它和《我的世纪》是一本书,是一本历史观之书。 格拉斯做过这样的建议: 为什么不应该有一位中国的作家也来考虑考虑这个“一百年,一百个故事”的想法,根据中国的历史经验,把一百年的希望和悲伤、战争与和平行诸笔墨呢? 嗯?为什么非要一百年呢?就2008这一年逐日书写,希望和悲伤,战争与和平,不都已经行诸笔墨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