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艺谭 >

爱,还是不爱,唯大悲悯在——舞剧《仓央嘉措》如是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张华 参加讨论


    
    《仓央嘉措》剧照
    爱,还是不爱,在大众这里,是如何面对某个具体情感的问题;在仓央嘉措那里,则是一个宗教的形而上的终极问题。中央民族歌舞团近期推出的舞剧《仓央嘉措》,直奔这样的终极问题。
    大悲悯情怀的观照
    仓央嘉措的传奇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这个心灵丰沛而敏感的门巴男孩儿,出生于1683年,14岁被选中为转世灵童,于布达拉宫研习佛经。深宫难锁少年心,他时常趁夜色偷偷出门,流连拉萨街市,放任他勃发的自然天性。他的行踪终于被发现,1705年被废除达赖身份。1706年,押解途中,这位正当韶华的23岁青年,圆寂在美丽的青海湖畔。春花朝露,倏然来去,给茫茫人世留下无数蕴蓄梵音的美丽情诗……
    如果他只是一个爱情诗人,爱情诗人何其多,人们为何对他独有钟爱?如果他终于完成转世灵童的使命,成为一位成功的达赖,那么对于沉溺情天恨海的芸芸众生来说,他还会这么让人感到亲切吗?因为他如流星划过天空般的传奇命运、他短促青春对爱情萌生的超凡感受,以及由此而迸发出的梵音情诗,他拥有了奇特的魅力。
    舞剧自然倾心于塑造这样一个魅力独特的人物形象。如何去塑造?用导演丁伟的话来说,他们“抱着对人性的虔敬之心,进行着一场艺术修行”。所有宗教的积极意义,不就是引导人性中的至善至美向上升华吗?艺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与宗教殊途同归。艺术修行,来到高处,将激发出人们对纷纭人世的巨大悲悯。舞剧《仓央嘉措》的创作者由衷调动了深藏的悲悯情怀。在大悲悯情怀的观照下,对鲜活的爱情冲动和宗教信仰的力量,都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容纳。
    但是,仓央嘉措必须在至真至美的爱与崇高的宗教使命之间进行死去活来的抉择:爱,还是不爱,左右都是灵魂拷打,进退皆为人生悲剧。《仓央嘉措》对戏剧冲突的提炼可谓精准深切。爱,还是不爱,套用了《哈姆雷特》的经典诘问:to be, or not to be,创作者刻意在向经典戏剧靠近。
    全剧一共5场:“藏南的春天”、“庙里那几年”、“宫里那几年”、“八廓街”、“八廓街过去后的几天”。看起来名目无彩,结构不奇,可看进去,那却是仓央嘉措心灵冲突发展的年谱。很多舞剧在讲故事时注重模式化的外在传奇,设置表象的冲突,但《仓央嘉措》却注重呈现人物内在的冲突:“爱,还是不爱?”以主人公灵魂纠结的极致冲突来结构舞剧,推动叙事,这是非常可贵的。
    灵魂冲突的悲剧推进
    舞剧《仓央嘉措》的叙事风格沉静而素朴,从容道来,毫不急切。这种叙事风格是创作者潜心追求的,一切努力,都是要指向主人公灵魂冲突的悲剧推进。剧作整体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好,场景的迁换缓慢流畅,延伸着剧目中正在行进的情感节奏。音乐娓娓而来,舞蹈缓缓而起,舞台场景简洁,无一人欲喧宾夺主,无一处想节外生枝……这一切合成一种让你先得把心静下来的力,让静下来的心,全部放在台上那个小喇嘛的身上。渐渐地,感动慢慢积累起来,忽然就灵光迸射,锋芒毕露的震撼破空而来,直击心扉。
    当优美而伤感的男声吟唱幡然升起,缭绕的旋律唱出困顿深宫的仓央嘉措内心的咏叹:“洁白的仙鹤啊,请把你的翅膀,借给我……”
    当仓央嘉措毅然决然走出深宫,走向街市,走向他不可遏制的青春本性,舞台后区下场口定点灯光勾勒出一个黑白分明的轮廓——迎着狂风袈裟猎猎飞舞的仓央嘉措,如此神采飞扬……
    当事情败露,孤独的仓央嘉措承受着巨大压力。第五场开场凝坐的众喇嘛长达三四分钟几乎没有动作,音乐渐次变成无声,不可名状的压力反而越来越大,挤压,挤压。忽然一声顿挫的铃响,举座皆惊!接着一声又一声顿挫的铃响,声声猛戳仓央嘉措的心房。挤压,挤压,小喇嘛最后被挤压到最侧边的舞台侧墙上,几乎被压扁成一片即将飘零的落叶……
    当仓央嘉措被逐,一直缠绕着他,给他荣耀、给他护卫、也给他束缚的袈裟一点点褪下。在上师无限悲戚的目送中,他孑然的背影,一步一步,走向舞台后区。这时,横贯后区的巨大升降台缓缓升起,上面是序幕开场时众生百姓的叠加造型。那是生他养他的百姓,是他身为转世灵童应当承担起为他们立心立命的众生,也是后来流传吟唱他的梵音“情诗”的代代生民。层层叠叠的人们,凝望着这个悲剧的背影步步远去。忽地,天幕上有什么在闪烁,是莲花,一朵朵巨大的莲花,接天连地。莲花璀璨,迸射金光,无数道交错的光束贯通了整个剧场。一片惊啧中,雪花下来了,纷纷扬扬,完全遮盖了那远去的背影……
    原来,从容叙事不是平淡无奇,沉静素朴不是停留于庸常,那只是为了让隐忍中的爆发获得更锐利的穿透力。艺术,最精妙的不是给出多少堆砌的绚烂,而是蕴蓄下多少厚重的爆发力,那力量只在关键的刹那灵光一闪,足以石破天惊!
    探索心灵舞蹈的新可能
    若干年前,舞蹈界有过一次关于“可舞性”的论争,焦点是什么样的题材可以用舞蹈来呈现,后来变成了“可舞性”是什么。结果发现,长久以来我们总是只看到事物外在的“可舞性”,这导致我们舞蹈的题材很贫乏,并且严重缺乏挖掘心灵舞蹈的能力。《仓央嘉措》以主人公灵魂纠结的冲突来结构舞剧,不仅推动叙事,在编舞上,也大大推进了心灵舞蹈的体现,让由内而发的舞蹈充满张力。
    仓央嘉措的舞蹈语言,造型符号是从佛教动作发展出来的。小仓央嘉措被确定为转世灵童时,他被给定了一个特别的动作——单腿半蹲状态下单手合十盘腿转,这就成了定格他身份的动作符号。但仓央嘉措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个死的身份。作为一个诗性敏感的生命,他的性格命运的核心是自然天性与宗教使命的冲突,是爱还是不爱的终极纠结。对仓央嘉措的舞蹈叙事,主要就成了灵魂挣扎的心灵叙事。导演找到了独特的办法:在袈裟与身体的互动中说话。身体,利用仓央嘉措诗句“洁白的仙鹤啊,请把你的翅膀借给我”,化出双臂渴望自由的飞翔意象;而袈裟,被夸张加长,或恭谨地盘腰搭肩,或滚地卷拢,或紧勒死缠,或临空抛出,或互相牵拉。这样一种特定的身体与袈裟的互动舞蹈,处处精心编织,丝丝牵连着主人公的不同心境——得意、皈依、舒畅、困顿、遮蔽、释放、恐惧、解脱……可以说,这是出神入化的心灵舞蹈,是独有的“这一个”的性格舞蹈。
    当然,舞剧《仓央嘉措》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比如第四场“八廓街”中,跳“热巴”的女子,刻画得不够到位。如果她更自由不羁、更热烈似火、显得更可爱,与小喇嘛仓央嘉措的敏感羞怯形成大对照,这样来发展他们“爱”的双人舞,应会更加好。同时,这位“玛吉阿米”,又还有一层超越具体人的象征,一种让仓央嘉措灵魂向往的美,这层美的体现,如何浪漫起来,让它飞翔在八廓街的天上?这段戏,是后面发展的关键,需要极致再极致。此外,还有若干可以改进的艺术处理,相信导演丁伟和他的创作团队有足够的智慧去改进,把作品打磨得更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