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字里有种让人躲闪的敬意。看似波澜不惊,总是在看过一大段一大段的旁白时,才发现每个字都直戳痛处,让人无处遁形。毕淑敏亦是,这位生活阅历丰富的女作家,爱用危险的比喻,仿佛每一个文字都长了刺。读者犹如睡在豌豆上的公主,在厚厚的舒适的棉絮下,总有那么一种硬硬的东西,搅得我们无法安然入睡。 他们都做过医生,前者弃医从文,认为灵魂的东西远胜于肉体,救活一具肉体远不如唤醒一个灵魂。后者,在做了十几年的医生之后,又转做了心理医生,一样是从肉体到灵魂的过渡。鲁迅是战士,是铁屋子里清醒并痛苦着的人。而毕淑敏,不过是和平年代的平凡女子,何来如此坚硬? 她的青春是在高原上度过的,稀薄的空气,热忱的青春,年轻的战士为了祖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许从那时起,生命的意义,在她年轻的心里,就不再简单。十几年的从医经历,更让她有时间直视生命。所以,她的文字里,“有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和对死亡的清醒。”她的成名作是关于临终关怀的,那些垂死的老人木然地等着生命的终结,无动于衷亦无能为力。那阴暗的气氛,让每个人都觉得死亡触手可及,这样的直白,真让人不寒而栗。 (责任编辑:admin) |